陆金喜仿古复原,优雅至极的宋代点茶艺术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陆金喜曜变建盏

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宋朝那样优雅,在茶上更是如此。

点茶,是茶史上最美的风景,美在茶味的甘淡,美在宋人点茶、斗茶,美在宋人在茶上“作画”。

让我们在诗词古画中,遥想当年点茶的风华。

一、茶中的美学

“点茶”,在唐末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点茶法并非主流,唐人自陆羽之后,改“粥茶法”为“煎茶法”。在陆羽之前的“粥茶法”是这样的:

直接在锅(釜)里煮,锅里烧开后投入茶叶,边煮边加入盐、葱、姜、橘皮等调料,再舀出,分发到各个碗里。

▲撵茶图 刘松年(宋)

唐人陆羽前的“粥茶法”,因为加入了各种调料,就像“菜汤”一样。这种喝法,陆羽就已经看不惯了,所以在他的《茶经》中把这种饮茶法称之为“沟中弃水”。陆羽将这种方法做了一定的改变和变化。他将茶叶碾碎成碎末,将水烧开倒入茶末,放盐倒出喝。可见陆羽虽然已经做了变化,但是还是没有摆脱旧有的影响。

但是这种将茶叶碾碎成末的做法却开创了后来“点茶法”的先河。

宋人先将茶叶磨成粉末,再将黑盏预热,将茶粉投入黑盏之中,注水壶(汤瓶)注水其中,水流极细,如蜻蜓轻点暮荷,故称点茶。以开水烫盏,保持茶盏温度,这样才不会热水注入温度降低,建窑的黑盏“质厚难冷”最合适。

“茶色白,宜黑盏,纹如兔毫”的建窑兔毫盏备受推崇,而最为推崇的当属“曜变天目盏”,堪称碗中宇宙,色彩斑斓。

二、点茶技巧

点茶非常讲究粉与水的比例,也是一碗好茶的关键,水分几次注入。用筷子或汤匙击打茶汤,后来便是专业创造了一种器具——茶筅用来调和茶汤,使其泛起泡沫,凝而不散,颜色以奶白为上,浮起满碗雪花,美如疏星在空。

宋人认为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最美全在甘甜,这在一开始就体现在茶饼的制作上。

制作团茶尤其讲究,茶叶经过蒸青之后,要经入榨、研磨、过黄等程序,去除茶叶草青气和茶膏,惟留馨香甘淡。徽宗时制成“龙团胜雪”之茶.每饼值四万钱,珍贵无比。这种茶饼对原料的要求极高,它将检出之茶只取当心一缕,用清泉渍之,光莹如银丝。宋代北苑贡茶有龙团、凤团等名号。压制茶饼用模,模具有银模、铜模,圈有银圈、铜圈、竹圈。模形有圆形、方形、棱形、花形、椭圆形等。模具上刻有龙凤、花、草等图纹。方形茶饼称“铸”,圆形茶饼称“团”。

三、斗茶雅趣

斗茶”是一项互相比拼点茶品质、点茶技术的娱乐活动,是宋人独有的雅趣之戏。

他们喜欢聚在一起互相斗茶,比谁的茶浮沫颜色更白、更多、更细腻,浮末凝而不散称“咬盏”。文人斗茶是风趣文人斗茶,多寻一选庭院,或一片竹林净土,约上三三两两的人,带上茶具一起斗茶,分享私藏的奇茗。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中记载了一则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故事:苏才翁和蔡襄一起斗茶,蔡襄茶叶更好,用的是惠山的泉水斗茶。苏才翁茶叶略差一点,但是却用了翠竹浸沥过的水,点茶之时竹香盎然,于是胜出。可见斗茶时用水的重要。

四、茶中有画

茶百戏,是宋人的茶艺术。他们以茶为墨,在茶汤里画画,又称“分茶、水丹青”。

茶百戏略类似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拉花”,通过汤瓶注水的控制,在盏面上幻化出各种画面,宋人称之为“茶纹水脉”。运用茶匙击拂,便施妙诀,使茶纹水脉形成各种物象,如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

茶百戏是茶中有画,画中有茶。虽然茶汤里的画,须臾便散。但宋人把山水刻在画里,也在茶里,更在心里。

可惜,明代以后,点茶日渐式微直至消失,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院长陆金喜首创复原宋代点茶茶器,对照宋代建窑点茶文物一比一仿古复原烧制整套点茶茶器,重拾茶艺风流,再现宋朝遗风,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