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是一种天赋
今天看了一个Ted演讲——《内向,是一种天赋》,不知道是哪位心理专家写的稿子,对内向的人来说,简真太窝心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内向的人,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并非易事,我们生活的世界似乎更偏爱外向的人。
从小孩子时起,人们都在营造着这样的观念,乐于在人前表达的孩子,讲话声音大的孩子,会被认定是自信快乐的孩子,更招人喜欢,将来可能更有出息,也能得到更多宠爱。大人们往往选择性地忽略,那些表演欲强的孩子,往往坐不住。
班级里这样的孩子越多,班主任管理起来就更头疼。
与此同时,躲在父母身后不肯上台表演的孩子,总能迎来大人失望的眼神。其实他(她)只是不想当个猴子。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内向的孩子就比外向的孩子更不容易成功。
我和希希教练沟通的过程中,教练谈及第一面的印象,文静,温柔,舒缓。但在第三次见面时,又看到了快人快语,风风火火的一面。还拍了几张放声大笑的照片来佐证她的观点。
仔细想想,我一直是一个内向的人,且喜欢自己的性格。
记得在清华培训时,安康老师提到,内向性格的人,他的大脑皮层非常活跃,静静在那坐着,就有一场大戏在脑中上演,很容易怡然自得。
外向的人呢,他的大脑皮层比较安静。需要外界的刺激,否则就会感到疲倦,那这样的人,就需要不停的出门找刺激。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世界因多样而精彩。
安教授说的很好,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内向的人并不孤单,因为内向的人到处都有我们安静的生活方式,今天更加明确,我们对独处时间的需要,并非缺陷而是天赋。
这个世界充满了开放型办公室、社交聚会中不乏有个性的人。对那些轻声细语的人来说,很容易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人人有话要讲,都在调高声量,无人想要倾听。
所以有一个能认真听你说话的朋友,多么珍贵。
当然像其他事物一样,内向外向并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是内向的或者外向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叫做中向性格者。
我猜,我的内向中慢慢多了的外向色彩,跟近几年的社会变化有关,有很多场合需要你站起来表达,不允许你一言不发,那样许多人会觉得你没有话说,或者你就是不喜欢其他人,慢慢的,就有所变化了。
事实上,人们常常认为内向的人很害羞或者不善交际,但那些都是误解。
和别人一样内向的人也能从社交活动中找到乐趣,但是当外向的人因为派对越来越有能量时,内向的人在中途需要独处一会儿,从而为自己充电。
以前我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精力不够充沛。看了今天的演讲才明白,这背后存在一个科学道理,我们大脑中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多巴胺就像是一股能量,当我们遇到危险或者遇到陌生人时,他会让外向的人感觉特别好,但是内向的人对多巴胺更加敏感,而且很快就会被过度刺激,所以我们更喜欢大脑释放乙酰胆碱,是那种慢热的感觉。
慢热,我喜欢这个词。
就像是水到渠成般自然而然。
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就能体会到慢热的感觉,它让内向的人感到放松警觉和满足,但是他对外向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他们,还得接茬出门找刺激。
你喜欢外向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激情澎湃,那你也得考虑能否为他们提供持续的爆点,不能让他们觉得无趣。
明白了不同性格的特质,我们会更理解自己。就像现在,坐在餐桌旁写字,就很好。我非常感谢我现在的样子,无需用闲聊来填补空间,而是耐心的倾听,让自己的话有意义。我的朋友不多,但是我们的友谊很深厚。喜欢隔三差五的聚会,也喜欢一个人的独处。
特别是结束一整天的喧嚣,独处时可以反思聆听自己的内心,最终重新和自己建立连接,只有独处充电之后,我才准备好再次和同人相处。
当然也要学会在这个嘈杂世界中寻找舒适的方法,比如用音乐制造一个安静的幻想,用阅读供养自己的精神力,用写字创造出一个愉悦的世界。
我也喜爱世界的紧张和嘈杂之美,并对自己身上展现出来的一点外向特质保持赞赏。
但毫无疑问,我仍是一个偏内向的人,宁静的环境才能让我彻底放松。
圣雄甘地所说,用温和的方式你也可以撼动整个世界。
现在,更喜欢慢热的自己了,那种内向人群身上安静而深沉的力量,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