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经济学知识点31——经济计算问题
第031讲 经济计算问题
你认为经济是可以预测的还是可以计划的?
一百年前关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大辩论,正方认为经济是可以计划的,反方认为经济是不可预测的。
反方认为,在预测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三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人际效用是指个体在经济决策中,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偏好和主观感受来评估和衡量不同选择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人际效用是个体主观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很难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和比较。每个人的价值观、偏好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因此人际效用是很难直接比较的,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举个例子,小明和小李,他们都在考虑购买一台新电视。
小明可能更注重电视的画质和音效,而小李可能更看重电视的功能和外观。即使两人选择了不同的电视,他们的满足感受可能是无法直接比较的,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偏好不同。
我们都不能横向比较人与人之间的效用,更没办法确立充满人的社会的总目标了。
二、数据不可得
人是会难以看透的,从人这里得到的数据也是可信度有限的。
比如,人口普查的时候,如果超生要交很多罚金,那普查出来的人口数一定比实际少。
再比如,一个企业要决定是否投资于某个新市场。
为了做出决策,企业需要收集有关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数据。然而,有时候这些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市场信息可能是不透明的,数据收集成本又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不得不依据有限的信息和猜测来做出投资决策,尽管会增加决策的风险,还是要参考。
三、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无论是在小群体还是大群体里,都很难奖惩一致。
就拿家里有两个孩子来说,很难做到不偏心,或者说,尽管家长觉得没有偏心,但孩子可能还是感受不一样。
在实际经济环境中,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获得所有相关信息,所以在奖惩决策中,无法全面了解个体的行为动机、背景和情况。因此,难以确定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水平。
在制定奖惩政策时,往往需要基于主观判断来确定奖励和惩罚的幅度。这可能导致不同决策者有不同的看法,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引发抵触情绪,甚至适得其反,过于激励的奖励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权衡这些因素时,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这就是计划经济面临的三个根本障碍,那你觉得有没有办法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