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c&b15班《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一次课备忘录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66人  团的花园
吉登斯

一、作者简介:

一本全新的书,一位陌生的作者,他有怎样的背景?他的核心理论是什么?这一切都让我好奇,于是做了些搜索备用,有很多理论看到了并不能理解,我想可以为整本书的学习做些准备,如果某个作者或理念曾经进入过,再次相遇就不会陌生,对于我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来说,储备很重要,接口一旦打开,也许就是一扇一扇的门等着去开启。

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男爵 (英文原名:Anthony Giddens,Baron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作家、学者。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现任剑桥大学教授。

他以他的结构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tion)与对当代社会的本体论(holistic view)而闻名。

安东尼·吉登斯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路”(Third Way)政策也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

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

名言: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可怕而危险的世界。

婚姻则是一个带有新的风险形式的、开放型强得多的系统

二、课程内容

课程一开始,老T让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我们朝哪个时代走来?

我们身处哪个时代?

我们将走向哪个时代?

很多人过着边缘化的生活方式,在接触很多家长后发现,意识能力能够跟上现代物质基础的家庭显然不多,很多家长依旧用自己年代的思想教育孩子,完全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身处怎样的时代,他们需要得到怎样的响应与资源,越是深入了解,也越是震惊,很多人的思想之间完全不在一个时代,而所谓启蒙我想应该是发生在年轻一代以及那些还未老去的人当中,太多活在过去的人终将失去获得启蒙的机会。

而现代人的特征,是开放与链接,你的系统是开放性的还是关闭性的?系统是否有足够的接口?

讲到开放与链接,老T在此处引入他对于直觉的理解,把康德的理论与荣格的理论进行了贯通,我们先把理论点呈现出来:

直觉是非经验的天然的内在感觉力;

直觉需要在经验层面形成总深度和演化的历程;

而直觉与经验的贯通,老T引用了康德说的:“没有直觉的理性是空洞的,没有理性的直觉是盲目的。”直觉通向第二人格,理性通向第一人格,理性对应责任、信念、风险评估、关系能力、修复现状,第一人格对应着外在的经验,外延性,全球化,而第二人格对应内在的非经验,意向性与个人禀赋。

而外在高维与内在是连接的。

以上的理论学习走向一个全新的概念——脱域

那么究竟什么是脱域呢?

老T说:脱域是跨界和重构,现代性会带来强固性。

什么人能够脱域呢?

而什么人在困域之中?

结合上面所说的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那些两者有贯通的人更能够脱离困境,而很多人不是陷入僵化的第一人格之中,就是困在第二人格无法真正与社会接触,事实上,与人接触产生经验可支持第二人格的原始能量转化,而第二人格能为生命带来源源活力,这样的生命可谓是鲜活的,当下的,在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之后,便具有脱域的可能性,大多数的人更倾向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固化。

贯通的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是开放的,信息进得来出得去,且自带过滤系统,这个过滤可能就是可是所说的反身性,也对应着佛家所说的觉知能力,在一次次的体验中过滤反思,将自己的结构不断进化升级,直到结构本身开启自动升级系统,什么系统能够自动升级而不僵化呢?我想是那些根植于第二人格,用第一人格表达传递信息的人,或者自动修复是存在的,因为那里有通达而独立的人格,可独立可合作,对于他人始终保持动态的观察审视,但也给足空间机会,并适时做好补位的准备,能够衡量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方,总是自带学习能力的。

困域之中的结构:

施虐与受虐结构

妄想狂式固化

一直处于原始的结构模式,我们总是期待那个“妈”或“爸”的拯救,我们也太习惯于回避之中迅速关闭自己,以至于造成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的巨大分裂,分裂就是各自为政,阴暗的地带永远照不到太阳,某些我们以为的阳面却迎合到早已烤焦,就算有资源,那个固化的结构也无法适时得到调校与转化,屡次的失焦之后,早已失去精准的辨识与评估的可能,我们总是在为过去的买单中期待未来更好,却一再错失现实调校的可能性,生命中大的机遇其实也就那么几次,错过就不会再来,所谓活在当下不过是人们安慰自己的托词,能够活在当下本身就是极强的自我转化能力,是每一次欲望的洞见,是穿越因果律之后的超脱,是对自己的终极确认……

c&b15班《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一次课备忘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