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紫沐

摘抄好文

法兰克福大学曾经发布过一个关于能量的研究成果说:

每个人都是带着一定能量储备来到这个世界的,能量消耗的速度决定了生命的长度和质量。

违背自然的规律,透支生命的元气,因小失大。能等得起时间,缓一缓,慢下来,往往更容易把控人生。

司马懿深知这个道理。

他少有才名,并很快就传到了曹操耳朵里。

曹操与司马懿的父亲是旧识,听闻故人之子“少有奇节,博学多洽闻”,就发来了聘书。但司马懿却没有马上接受这份邀约。

他认为靠裙带关系进入仕途,等同拔苗助长,必然遭殃。

而曹府谋士太多,自己现在进入,哪怕起早贪黑的努力,也很难得到重用。

倒不如等一等,继续增强实力,用更好的状态筹划未来。

于是,司马懿以痹病为由做推脱,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卧床生涯。

七年里,他冷眼旁观天下形势,在病床上卧薪尝胆,了然于胸未来的方向,才在29岁这一年,接受了曹操的任命。

印度哲学家室利阿罗频多说:“舍却自己是寻到自己的最好办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时段都在打拼的路上,如果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机遇到来,想开启更愉悦的合作关系,不如等一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