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360)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文游天下(360)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文/石岩磊

        1904年-1905年,为争夺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日本和俄罗斯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而腐朽的满清政府却保持中立态度,任由两个列强在自己的国土上厮杀践踏,最终日本获胜,从而完全取得对东三省的控制权,这场战争也改变了一位大文豪的人生走向。

      鲁迅于1904年在日本考进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他当时准备毕业后当一名医生。一次课间,老师放映了一段幻灯片,内容是日军处决疑似间谍的中国人,刑场周围挤满看热闹的国内同胞,他们面无表情麻木不仁,这一场景强烈地刺痛了鲁迅,使他认识到要像救国首先需要唤醒民众的危亡意识,所以他果断地选择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日俄战争的影响还有许多。1902年俄国在大连旅顺兴建了一所监狱,俄军战败后,日本人对其进行了扩建,达到拥有257间牢房,可关押2000多名犯人的规模,成为残害中国、朝鲜以及其它国家进步人士的地狱。1971年监狱旧址辟为展览馆对外开放,2003年更名为“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现免费供游人参观。

      博物馆内的展览会给游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感。仅几个平方的牢房中关押有十多名犯人,而长1.7m、宽1.45m的暗牢更是漆黑一团,从这里走出去的囚犯往往会叫外面明亮的阳光刺伤眼睛。被关押者不仅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还要通过“检身室”更换上工服后去劳动,监狱里设有被服场、制鞋场、印刷场、木工场、铁工场等服役的地方,这些场所榨干了他们身上的最后一丝血汗。

    景区里最触目惊心的是墓地。大部分囚犯死于刑讯室或绞刑室,尸体装入木桶再埋于后山。但由于遇害者太多,日本人就直接将尸身堆到土坑里,因此在发掘现场出现了白骨叠加的惨状。死难者中不乏抗日斗士,像朝鲜的民族英雄安重根,1909年他在哈尔滨刺杀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捕后关押在旅顺监狱,第二年英勇就义。

      21年前我曾参观过监狱旧址,当时游人并不多,自己的脚步声在牢房中回荡,每到一处景点,都好像有无数哀怜的目光投射过来,透过冰冷的铁栏杆似乎能听到囚犯痛苦的呻吟声,能看到他们临死前扭曲的身形,这种阴森压抑的气氛令我喘不过气。我急匆匆地游览了一遍,浑身便似是挂满了冰霜,脸上如失血一般惨白,当室外和煦的阳光照到面颊上时,才慢慢恢复了血色。

      令我深感惶恐的或许不只是监狱中的肃杀氛围,还有外国人在自家国土上建牢房的愤懑,以及一个特别刺眼的场景。博物馆中复原了当年埋葬死囚的场面,两个中国人在日本人的看押下抬着遇难同胞的尸体赶往墓地,他们如木偶般任人摆布,似乎还不知道自己也将葬身荒坡。事不关己的麻木最叫人悲哀,鲁迅正是在怒其不争的愤慨中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大声疾呼振聋发聩。

    一场战争照见了世间百态,有人作壁上观不嫌事大,有人幸灾乐祸沾沾自喜,也有人苦口婆心警世呐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大洋彼岸的蝴蝶煽动翅膀都会引起海啸,更何况硝烟弥漫的战事。当下远隔千里的冲突不也引发了物价波动、股市震荡吗?时代不需要摸了尼姑头而意淫的阿Q,不需要口诵“之乎者也”的酸腐儒生孔乙己,需要的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将脸上的焦虑挂成觉悟,把心底的远虑生为觉醒。

      2022.4.2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