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5‖不设防

2023-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拼搏奋斗_87ec

我们越是不设防,越是容易身陷险境;同时,我们内心越是柔软,也就越坚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有好篱笆才有好邻居。”

每个人都需要篱笆来保护自我的疆域,但是如果就此故步自封,自我就会变得僵化、枯萎。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打开篱笆,不设防,让别人蜂拥而入。

虽然挤进来的人群熙熙攘攘,嘈杂、混乱和无序,不仅打破家的安静,甚至还践踏了整齐的草坪,不过,在我们与这些陌生的客人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自己则能听到很多闻所未闻的新消息、新观念和新思想,这会让我们变得不再那么封闭、狭隘,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我将“不设防”,定义为对“其他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不管它是一个奇怪的想法,一个陌生人,一种陌生的文化。不设防,是为了敞开心之大门,拿出勇气去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去倾听不一样的鼓声。

不过,当人敞开心扉、不设防时,不免会感到害怕,而接纳不同的人和事,则意味着必须打破内心的平衡,陷入愤怒,焦虑,抑郁,甚至绝望,但是坚持住,我们就会进入空灵阶段。空灵是人们走向更高精神境界的必经之路。

尼采说:“许多伟大的思想,就其表面来看,似乎与风箱没有什么两样,但当其鼓胀作响时,内里却空空如也。”但是,不设防同时也意味着危险:如果这个新想法是错误的,怎么办?如果这个挤进家中的陌生人是个凶手、逃犯,又会怎样?我们不会受到伤害吗?事实的确如此。

开放性要求我们不设防,能够并甘愿接受伤害。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首先,“伤害”一词本身就不明确。它可能意味着“摧毁”,或者仅仅是“损害”。有时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我会问我的听众中是否有人具有足够的耐受力,可以志愿参与一个未知却痛苦的实验。总会有一个勇敢的灵魂站出来,然后我会用力掐他的上臂。

“疼吗?”我问。志愿者则会揉着胳臂痛苦地回答:“的确很疼。”“它将你摧毁了吗?”我继续问道。思考了几秒钟之后,志愿者回应道:“确实很疼,但不至于说它将我摧毁了。”

问题在于,如果你故意把手臂放进绞肉机里,那纯粹是毫无价值的自我摧残,你多半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痴。但如果你试图生活在丝毫不受损害的环境中,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除非你愿意永远生活在一个铺满了软垫子的玻璃房间里。

所以,当你打开篱笆,不设防时,在蜂拥而入的人群中,可能有陌生人、聪明人和傻子,根据我的经验,你还有1╱2500的概率碰上一个邪恶的人。重要的是,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不同的人分别对待。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不设防,进入了空灵的境界,你也就变得火眼金睛,洞察人性,很容易辨识谁是善良之人,谁是凶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