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

103 三心二意

2018-06-04  本文已影响23人  王二不二superdos

  王二经常想,一个人做好仓储工作(指员工,非管理者),除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像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之外,到底需要什么素质呢?

  现在人们在网上发文章的时候,都喜欢弄一个很吸引眼球的题目,江湖人称"标题党",已有演变成病毒的趋势,被感染的人也越来越多。很不幸,王二也深受其害。但是实在人终究是实在人,憋了半天,还是不屑用太夸张的说法,提出一个三心二意的说法。

  三心二意是佛教名词,法相宗里面讲的心、意、识叫三心。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前六识。就是我们说的八识称之为三心。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八识里面这两种叫二意。现代汉语中,三心二意说的是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当然,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可不是这个意思。

  1、细心

  仓库里管理的货物跟money其实是差不多的,来不得半点差池。我们经常把自己那一百八十六块一角核算的很细致(人民币币值相加),对于货物按说也应该如此。仓库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而且每天重复、单调机械,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稍一放松、粗心一点就很容易发生错误。所以性格粗枝大叶的是做不好库管的,或者说要通过更大的努力才能做好。

  2、责任心

  责任心跟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性格,干什么都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一是一、二是二;二是责任心跟工资水平有关,基本工资超出市场水平越多,人的责任心就越强(其实就是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视心理)。责任心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把自己份内的事干好。同样是盘点商品,一个人可以从头到尾全部搬一遍,一个个过数;也可以用眼晴瞄一下,弄个大概其,其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3、好奇心

  有些人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对自己有直接关联的才过问,甚至于自己管理的工作都一问三不知。《论语》中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其实仓库里很多工作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看到一种新进商品,问问怎么辨识编号;看到别人库存出现差异,最后解决了,问问有什么经验,怎么找到的,这都是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一切东西都不好奇,见怪不怪,那么自己的水平也很难提高。

  很多资料都提到过,仓库组织工作的目标就11个字:快进、快出、高效、保质、低成本。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意识:

  成本意识。任何工作都是有成本的,包括存储空间都是成本,而且还很高。所以仓库工作要求高效,包括库存的高效和运作的高效,库存效率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储存面积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储存量和面积利用率。运作的高效是在一定的货物流通下,使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力。

  对于所保管商品而言,要求质量完好,数量准确。降低成本要通过各个细小环节的努力,比如包装箱二次利用等。仓库里人员一般会比较多,节约成本是在很多小事上体现出来的,由于不可能事事跟踪到位,所以具有成本节约的习惯,勤俭持家,会过日子,是对仓库工作人员的另一要求。

  时间意识。仓库的快进指最快的速度完成接货、验收和入库作业。快出包括货物在仓库停留的时间尽可能短,也包含出库作业环节的快速性。前者可以提高货物的周转率,后者可以加快仓库出库环节的运作效率,包括快速分拣、复核、出单和交割。对于员工而言,就是把当天的工作尽量提前做完,不管是调整工作次序,还是自己抓紧时间。比如,货运公司下午7点钟停止收货,对很多订单,加紧一些就可能当天发走,如果留到第二天处理,则会使门店到货延迟24个小时,造成断货或失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这种损失却是无法衡量的。时间意识说到底需要员工不能是太慢的性子,干活要麻利,不能做什么都慢吞吞的,不支使不转,没有个紧张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