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吃饭》

2020-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夕_1a24

让我们培养自己的内在美食家,而不是内在警察部队——出自书籍《学会吃饭》

这两年有一个词反反复复出现在我的认知字典里——正念,截止到现在,我知道的有“正念呼吸”、“正念冥想”、“正念跑步”和“正念瑜伽”,而最近,我又学习到一个词叫正念饮食。

首先,什么是正念呢?它最初源自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指对当下的切不做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

那什么又叫做正念饮食?正念饮食通过结合正念、饮食科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健康知识,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态度认识自己的身体,察觉自己的饮食习惯,帮助我们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饮食态度和饮食习惯。

让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吃东西?都是因为生理饥饿吗?其实提到这个问题,再结合我自己自身,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1.生理饥饿。比如我每天早上8点钟还没有吃任何食物的话,就会有饥饿感,通常这种饥饿感会持续一小会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我依然不吃东西的话,这种饥饿感会再次袭来。现在食物太容易得到,随手边就放着各种水果零食,随时可以过过嘴瘾,以至于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忘了什么叫生理饥饿。

2.饮食习惯。这里我想说三种发生在我身上的饮食习惯,不知道你是否也是这样?我们午餐时间是11:30,通常这个时候我的早餐还没有消化,但是又到了饭点,于是还是会去食堂吃饭,这就导致我还没饥饿又开始进食了。然后,我一直觉得自己吃饭的速度很快,即使我有意识的每一口细嚼慢咽,但是往往也坚持不了一会;最后,从小家人就就教育要珍惜粮食,所以每次不管打多少,不管我有多饱,我都尽量保持光盘,外出吃饭,我也总是那个解决多点的食物的人,这样就导致我每天超额进食。

3.过度控制。有一段时间希望减肥,于是戒掉了所有的零食,这样让我对零食无比的渴望,一旦某一天自己的意志力没控制住,就会导致暴食。

4.情绪化饮食。我以前很喜欢吃甜食,特别是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去吃很多甜的零食,如果情绪比较持久的话,可能会摄入超量的糖和脂肪。

看到上述的各种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吃饭这件事,原来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容易!那我们应该如何吃饭呢?

针对第一种情况,作者建议我们开始一周的或者每周花几天的时间来留意自己的生理饥饿感,通过量尺来给自己的饥饿感打分,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分辨饥饿感还是其他感受具体实施如下:刚开始,定期留意饥饿感是很有帮助的:餐前、餐中、餐后等。你可以加上之前所学的迷你静坐练习,只要停下片刻,留意呼吸,然后利用十分量尺来察觉自己的饥饿感觉。经常地留意,觉知就会随之增长,你就更能用这种方式,轻易地停下来察觉饥饿感,这是练习正念饮食很重要的一环。

针对第二种情况,我这里特别推荐少时多餐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我们留意自己的饮食,你会发现在一餐中我们吃几口其实就已经不饿了,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停止进食?因为很多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饱了。这时候可以推荐大家使用饱足感量尺,你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多留意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停下来多问问自己现在几分饱,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食量。

其次,也很推荐大家建立自己的量尺,比如味道量尺,比如一分代表难吃,十分代表好吃,你可以在饮食中问自己现在好吃吗?当觉得不在那么好吃的时候,就可以更坚决的停下来了。

还有我们要勇敢的剩下来,虽然以前我们一直被教育不能浪费,但是当我们勇敢的剩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胃就没有被无情的“扩大”,这样下次我们可以控制食物量,外出点餐也可以少点一点。切不可次次吃撑自己扶墙出。

最后,当你感到空虚、孤单、生气、不开心的时候,不要一味的靠食物调节自己,我们可以多走出去看看,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去运动或者听音乐,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材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