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任公历史研究法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85人  三步一叩首
任公历史研究法

此章为任公历史研究法总论之精华笔记,实乃历史研究入门干货,然其人的精力时间有限,择取喜爱之方法,细细研究,必有所大进步。且以此鼓励自己,万事不可急,更于有志成为史才,需在此上深下功夫许多年,多读多做笔记,谨记。

(一)研究历史的目的

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

(1)求得真事实方式

①、钩沉法(已经沉没的实事,应该重新寻出。)

②、正误法(有许多事实,前人记错,我们当改正,不可盲从)

③、新注意(史家不注意的材料,我们应该注意,如诗歌)

我们研究历史,要将注意力集中,要另具只眼,把历史上平常人所不注意的事情,作为发端,追根研究,可以引出许多新的事实,寻出新的意义。

④、搜集排比法(许多历史上的事情,原来一件一件的分开着,看不出什么道理,若是一件件的排比起来,意义就大了。)

⑤、联络法

(2)予以新的意义

①、从前的活动,本来很有意义,后人没有觅察出来,须得把它从新复活。(发潜阐幽)

②、从前的活动,被后人看错,须把它从新改正。

(3)予以新的价值

①、一时的价值,过时而价顿减(周公封建制度)

②、永久的价值,时间越久,价值愈见加增。

(4)供现代人活动借鉴

①、转变的活动

(经过一番活动,由这种社会变成他种社会,或者由一种活动生出他种活动,无论变久变暂,变好变坏,最少有一部分可以备现代参考。)

②、增益的活动

(政治的治乱,不过一时的冲动,全部文化才是人类活动的成绩,其中个人活动的影响又分为外在方面,如司马光做《资治通鉴》,其目的是拿来给人作模范。还有内在方面,不仅要看他的成功,还要看他的失败,如何会好,如何会坏,两面看到,择善而从。)

(二)读史的方式

(1)、鸟瞰式,通过知大概的方式,对于全部书或全盘事能有个简单明了的概念。

(2)、解剖式,令读者于一章书或一件事能了解得彻底透彻。

(三)史家四长

(1)、史德

历代史家对于心术端正一层颇为重视,对于过去需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

常犯毛病如下:

①夸大:一个人作一部著作—无论所作的是传记,纪事本末,方志或是国志,总有他自己特别的关系,而过分夸大赞美。

②附会:自己有一种思想,或引古人以为重,或引过去事实以为重,均为附会。

③武断:因为历史事实,散亡很多,对于一件事的说明,材料不足时,不得不推想,专凭主观判断,随便了之,结果流为武断。

总而言之,史家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什么,照出来就是什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观意见铲除净尽,把自己性格养成像镜子和天平一样。

2)、史学

凡做史学之人,必先有一种觉悟:“贵专精不贵杂博。”孔子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我们做学问,切勿以为“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想要无所不知,必定一无所知。

研究史学,划出一部分来:用特别兴趣及相当预备,专门去研究它。专门以外的东西,尽可以有许多不知,专门以内的东西,非知道透彻周备不可。(这样一来,注意力可以集中,访问师友,既较容易,搜集图书,也不困难,才不致游骑无归,白费力气。)

如何广泛涉猎,方式如下:

①勤于抄录。我们的资料未经整理,自己要做筚路蓝缕、积铢累寸的工作,实是给我们磨炼学问能力之绝好机会。

②练习注意。择一本书,专取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几遍之后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费力。

③逐类搜求。就是因一种资料,追寻一种资料,跟踪搜索下去。

(3)、史识

史识讲的是一种观察力。观察要敏锐,即所谓“读书得间”。观察的程序,可分为两种:

①由全部到局部:历史是整个的,统一的。真正理想的历史,要把全体人类的事迹结合起来,才算历史。中国的历史算作局部。

②由局部到全部:就是观察因为一个人的活动,如何前进,如何退化,可以使社会改观。一个人一群人特殊的动作,可以令全局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单用由全部到局部的眼光,只能看回头的现象,循环的现象,不能看出自由意志动作。

此外,养成正确精密的观察力,还有两件事应当注意:

①不要因袭传统的思想所蔽。一则前人发表的一种意见,若说的全对,我们定当有所补充,若遇到需要修正,应当加以修正。

②不要为自己的成见所蔽。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己。以人蔽己,尚能摆脱,自己成见,不远抛弃,往往和事理差的很远。

(4)史才

史才专讲作史技术。

①先讲组织。就是全部书或一篇文的结构:

剪裁,许多事实,不经剪裁,史料始终是史料,不能成为历史。孰渣孰菁,何去何留,常常去作。

排列,一文中看不中看,完全在排列好坏。

如何排列,一则将前人记载,联络熔铸,套入自己的话里。有天才的人,最能把别人的话熔铸成自己的话,同时用尽古书时,尽可依做文的顺序,任意连串,做成活泼飞跃的文章。

二则用纲目体,最为省事。提纲处写断案,低一格作注解,可伸缩自如,改动较易。

三则多想方法,把正文变成图表。

②文采。就是写人写事所用的字句词章。力求简洁、飞动。

如何成为史才:

多读前人的文章,看他如何作法。

少作,作时谨慎,真是用心去作,有一篇算一篇,无须多贪作。笔记则不厌其多,天天作都好。

多改,要谨慎,要慎重,要多改,翻来覆去地看;常看前人,常改自己的。

(天下至巧之事,一定从至笨来)

(四)五种专史的概论

(1)人的专史

太史公作《史记》,以本纪列传为主,占全书十分之七,而本纪列传以人为主。正史就是以人为主的历史。《史记》的每一篇列传,必代表某一方面的重要人物。如《孔子世家》、《孟子列传》代表学术思想界最要的人物,《苏秦、张仪列传》代表造成战国局面的游说之士,《田单、乐毅列传》代表有名将帅,四公子《平原、孟尝、信陵、春申列传》代表那时的新贵族势力。每篇都有深意,大都从全社会着眼,用人物来做一种现象的反影,并非专替一个人作起居注。

故每一代中需寻出代表人物,把种种有关的事变都归纳到他身上。一方面看时势及环境如何影响到他的行为,一方面看他的行为又如何使时势及环境变化。此种作法有两种好处:一则可以拿着历史主眼。以人作标准,可以把所有的要点看的清清楚楚。二来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格。知道过去能造历史的人物,素养如何,可以随他学去,使志气日益提高。所谓“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2)事的专史

研究历史,必把一件件的史迹看作集团,才有地方下手。把史迹看作集团研究,就是纪事本末体,这是最历史最正宗的方法。纪事本末体要从新把每朝每代种种事实作为集团,搜集资料,研究清楚。(如明朝时代的东林、复社团体作为一个集团加以研究。)

(3)文物的专史

最古的文物,要算《史记》的八书。《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淮》等。划出一类一门一门去作,日趋精密。先分出一个大纲,如经济、文艺、学术、民族等,再于每条之下,分为若干类,如经济之分财政、租税,文艺之分文学,美术等等。久而久之,积少成多,文物不难完全畅晓了。

(4)地方的专史

地方的专史就是方志的变相。前人作史,专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只有几个分裂时代以各国政府所在地位中心。如中原几省,最初居住是什么人?河南河北如何变成中华民族的中心?后经匈奴、东胡民族的蹂躏,又起了多大的变化?等等。普通说中国如何如何,讲的不过是政治中心的状况,不是全国一致的状况。所以有作分地的专史之必要。

(5)断代的专史

这个做好理解。整部历史中,可以划分为若干时代,如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中,又可以划分为若干部分,如人的、事的、物的、地方的。为研究便利起见,挑出几种重大变迁,作为根据,勉强分期,尚还可以。若不根据重大变迁,仅根据一姓兴亡而作划分,便是毫无意义。比较稳妥一点,按照社会变迁作标准,划春秋一个时期,战国一个时期,两汉一个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时期,隋、唐一时期,宋、辽、金、元、明一时期,清则分为前清和晚清两个时期。

在一个时期内,可以看出思想、学术、政治、经济改换的大势,比较容易下手,材料也易收集。时代的专史,为通史的模型。专史做的好,通史就做得好。

总论完结,下章主摘录五大专史中人的专史做法,若遇颇想在历史研究上有所深入之知音,望读此文能得其中之大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