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说️学习日记 175 基于数据决策】
【江湖说️学习日记 175 基于数据决策】
[打卡宝宝]:嘿黑~
[打卡日期]:2019/06/30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175天️
[学习内容]:决策 基于数据决策:决策,就是与这个世界的博弈
[学习笔记]:听完四课决策工具,你是不是也觉得:决策,就是一门手艺啊。尤其德尔菲法这种古老的手艺,简直就是组织专家集体、轮流、多次拍脑袋啊!难道就没有更先进的决策工具吗?一定要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手艺,“刻意练习”成艺术,才能提高决策水平吗?
不一定。
️一、概念:基于数据决策
你有没有注意到,前几课讲的,都是“信息匮乏”时的决策。比如,你不知道麦田里,最大的麦穗在哪里,只好前三分之一观察,中三分之一验证,后三分之一选择。但如果你知道最大的那“一群”在哪儿呢?有了这个信息,你的决策方法,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你可以把“决策”,理解为与这个世界的博弈。如果你能知道这个世界的底牌,就更有可能赢得比赛。这个世界的底牌,就是信息。更准确地说,是信息的载体:数据。
我举个例子。
你在避暑胜地丽江拿了块地,打算开发旅游项目。立刻,你面临一个重要决策:客源是定位于本地呢,还是外市、外省?
本地和外省客源需求大不相同,比如需不需要住宿,要不要民俗表演。一旦大举投资,但主流客源不喜欢,所有投入都会打水漂。
怎么办呢?别急着拍脑袋,看看这个世界的底牌吧。
你请专业咨询公司帮你做调查。调查数据表明,丽江的客源54%来自广东。你大吃一惊。为什么是广东呢?但不管为什么,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底牌。你决定针对广东人的喜好设计丽江的避暑产品。
这就是“基于数据的决策”。
二、运用场景:“看清世界的底牌”的三种方法
听上去很高大上,那我怎样也能“看清世界的底牌”,基于数据决策呢?你要掌握,或者至少了解这三种方法。
第一,对显性数据的统计。
比如,《5分钟商学院》有多少是男同学,多少是女同学?这会决定我主要靠才华,还是靠颜值;用户最多在哪些城市?这会决定线下大课在哪儿举办;你们集中在几点收听?这会决定我发布音频、回复留言的关键时间。
关于自身运营的显性数据,可以建立IT系统;关于行业趋势的显性数据,可以购买统计报告。
第二,对隐性数据的调查。
但对于一些隐性数据,比如用户希望交通工具有什么创新?这是用户内心的偏好。要掌握它们,你可以用“调查”的方法。
调查不是找100个人问:你希望马车怎么改进?福特说,如果你这么问,用户会说,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他们想不出汽车的。
用户不知道自己可以要什么,这是调查的难度所在。怎么办呢?你可以试试“焦点小组”。
微软在产品发布前,常会邀请典型用户,比如办公室文员,家庭妇女到装有单向玻璃的观察室,请他们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比如网上购物,并用摄像头记录他们的所有行为。工程师们站在玻璃的另一边,看着用户“居然”这都不会,那都不会,捶胸顿足。但,这才是真实的用户,大家坐下来研究所有细节,一条一条改。
这就是焦点小组。看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第三,对全体数据的分析。
过去,与这个世界博弈,你看不到他的底牌。但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个世界突然把底牌一摊,都给你看。你发现他面前摊开10万张牌,但只有14张有用。你突然明白,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博弈,从信息匮乏时代,走向了信息泛滥时代。
那怎么办?要从信息匮乏时代的“增加数据”,变为信息泛滥时代的“减少数据”。这就是现在如日中天的大数据。
怎么利用大数据帮助决策?
在商业模块“互联网金融”我们讲到,凭什么我的车几乎不开,要和你每天开30公里,交一样的保费?这是因为没有个体数据。所以开车少的人,必须为开车多的人承担保费。但现在有些车企,在汽车出厂时安装了数据设备,监测你开了多少公里,会不会打着左转向灯向右转,会不会踩着刹车转弯,然后为每个人的保费单独定价。这样,我就可以少交保费了。这就是利用精准到个体的大数据,帮助决策。
那你拥有庞大的数据,我能不能用呢?试着和拥有数据的机构合作。酒店为什么要收押金?因为不知道谁诚信,谁不诚信,怕你住完不给钱就走。阿里用它的大数据,做了“芝麻信用分”,把数据变成信用产品。作为酒店,你可以说:芝麻信用分750以上,不用交押金了。这样,你的酒店体验,也会大大提升。
三、小结:认识基于数据决策
决策,就是与这个世界的博弈。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的底牌,也就是数据,你的决策质量将大大提高。
在信息匮乏时代,你可以用统计的方式,获得显性数据,用调查的方式,获得隐性数据;在信息泛滥时代,你可以用分析的方式,从大数据中获得决策支持。
这就是“基于数据的决策”。
[思考应用]:
① 自古以来都是“得信息者得天下",但是,有些人有了信息,也很难靠现有的信息,转化成自己想要的,隐藏在信息背后的东西。今天的课,统计的方式,获得显性数据,用调查的方式,获得隐性数据;在信息泛滥时代,我们可以用分析的方式,从大数据中获得決策支持。要多从一些案例中发现如何从数据中快速找出数据背后的东西。这オ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② 我大多的決策是基于显性数据。比如,购买一个产品,会去看商家的用户评论,成交纪录,信誉等数值来判断要不要选他们家。同样一件产品对比多家的店铺数据,最后取最优的。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手段是趋势,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数据,只要有意识善加利用,统计分析,就能成为我们自己生活的指导。
③ 为什么美团、携程这种软件都有评价系统?为的就是对数据的收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数据非常非常多。你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选择订什么外卖住哪家酒店,这就是对你决策的支持。为什么小米一直保持着与用户的互动,打着"用户参与手机设计"的旗号?因为小米想知道市场上需要的到底是,或者说更多的是怎么样的手机,这是对隐形数据的收集。为什么很多软件被你删除以后都会出现一个页面,让你选择为什么删除软件?因为软件商想统计一下软件到底有哪些让用户不满的地方,这是对显性数据的统计。
[坚持习惯]:
学习+早餐+八杯水
[今日感悟]:
基于数字的决策,是比拍脑袋的决策更有价值。这也就倒逼了,做事情时,积累数据,才能更有利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