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代替对孩子的威胁、惩罚、吓唬、利诱……?
下面这些话里有你的口头禅吗?
“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看《熊出没》了。”
“我数到三你还不关iPad,就罚你一个星期不准玩游戏!”
“你要是再不听话,大灰狼就会出来。”
“你要是乖乖把药喝了,妈妈就让你吃个棒棒糖。”
……
你知道威胁、惩罚孩子的后果吗

殊不知,家长习以为常的一些纠正小孩行为的方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更严重的是,会引发人性的黑暗面。成年人在面对惩罚、恐吓、威逼利诱时尚且易怀愤恨、报复、侥幸之心,何况是心智不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儿童。
道理很简单,因为家长粗暴的训斥后,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但在不满的情绪下,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会反省,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会退缩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变得偷偷摸摸。
再看诸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的话语,其实大人在这个过程中透支的是诚信,试想当你讲完“狼来了”的故事,孩子问一句“你说不要我又没真的不要,是不是撒谎”时,你该如何作答。从孩子的角度看,这样的恐吓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实现。无法兑现的惩罚就跟无法兑现的奖励一样,不仅没有任何效力,还会让你失去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和权威。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惩罚,通过关注如何“改善”和“解决”增强孩子的自我觉察、内省、价值感。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好几位家长向我咨询坦言自己很苦恼:管得太紧自己也觉得太严太凶,但宽松了又担心放任、惯坏孩子。

我以“正面管教”的理念教给陷入此类两难境地的家长一句话:
和善地表达,坚定地执行!——孩子犯错时,家长的语气和情绪要和善,但态度和要求要坚定!
具体来说,“坚定”指规则、规矩、持久,“和善”的内涵则包括:爱、尊重、理解。
“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气氛,能给予孩子持久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能让孩子感受到长期有效的信念和要求,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收益的良好品格和社会技能,比如尊重他人、善于解决问题、坚强自信、敢承担责任、乐于合作。
案例
假设孩子和你顶嘴,还发脾气把玩具摔在地上。
错误做法:气势汹汹地训斥孩子,并命令他马上捡起玩具。这样的结果是处于不良情绪中的双方更加愤怒,孩子也不会捡玩具。
心理学运用:情绪是不分对错的,都是内心当下真实的体现。但我们往往在孩子表露出消极、愤怒、嫉妒等情绪时责怪他们。我们可以先认同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家长是真正的感同身受,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和善而坚定”的处理方式: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基本平复后,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我想你刚才肯定很难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
分析:遇到此类情形,走开就是尊重你自己,而不是以训斥的方式迫使孩子尊敬你。稍后情绪平缓的时候再交换感受,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不但给孩子留了反思自己的时间,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面对对方过激行为时发泄情绪没有用,必须解决问题。
请记住

²做给孩子看,自身的行为是示范和榜样。
²表达爱的讯息,让孩子感到安全、被关注和尊重。
²先假定孩子无辜,认同、接纳孩子的感受。
²启发式问题提供选择权,让孩子参与到问题解决中。
²共同建立原则要求和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践行。
²错误带来的不应是惩罚,而应该是引导孩子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