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团圆照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72期“圆”专题活动。
我爸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我们乡镇上开照相馆。对于南方偏远小乡缜的人家,那个年代的照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般人不轻易照相,如果一定要照,要么是证件照,要么是全家福。证件照就不必说了,而全家福一张照片可以照多人,既每个人都有了留影,又省了底片的钱。
我身边的同龄人大都遗憾小时候没能留下一张半张相片。而我们家做为开相馆的,多的是孩子的个人照或者是两三个人的合照,反而全家福团圆照却很少。
因为那时胶片机的底片可以多次按尺寸大小曝光,一张底片可以同时排列好几张一寸两寸照片。底片要照完才能拿进暗房冲洗。如果照不完,剩下的底片就会浪费掉。所以当胶片照到最后剩下一两张,而别人又急着要拿相片的时候,为了不浪费胶片,我爸会临时抓过恰好在家的孩子照相,好把底片照完,尽快冲洗相片。
而全家福则是要等全家人都在家的时候才能拍,所以不轻易能拍到。
记忆中,小学前我们一家子没有全家福,不知道是胶片成本贵还是没有第二个人的帮忙,我爸没办法站在镜头前。
后来我爸换了一部可以预定快门时间的机子,我们家才有了全家福。
照我们自家的全家福时,我爸会先让我们安排好位置,一般是有坐有站。那时我奶奶还在,就让我奶奶坐中间,我妈坐奶奶一边,另一边留着空位是我爸的。弟弟妹妹则分两边依偎在爸妈怀里,我和哥哥则站大人后面。
那时的相机是一部高近两米的庞然大物,为了取景时更清晰,取景的窥视孔用一块大大的黑布罩着。我爸照相时会把整个头伸进黑布里,先把相机拉到适当的距离,确认每个人都能恰到好处地框进镜头里,再旋转光圈一点一点地调好焦距,直到每一个人的脸都能清晰地显现。最后是预定快门自拍时间,大概是几秒钟的样子。做完这些,他才会快速地坐到那个预留的空位上,摆好表情。随着相机“咔嚓”地一声响,全家人的团圆照便也照成了。
而给别人照全家福时,他只需要安排妥当人机位置,再钻进黑布里取景调好焦距,然后退到相机的一旁,边看着众人,边用右手拿控制快门的小胶球,喊“一二”,随即手指一捏小胶球,“咔嚓”声响起,取代了没喊出口的“三”字。
喊“一二”就是提醒大家注意看镜头,免得闭眼睛和表情不到位。一张底片不便宜,多照一次就多一张底片的钱,所以不轻易照第二次。
当时没有“茄子”和“西瓜甜不甜“之说,喊“一二”时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同时也会带给人压力。这样照出的照片里每个人都是挺直腰杆或坐或站,有时候眼睛朝镜头凝视时是呆滞的,表情是僵硬的,不是一本正经就是苦大仇深。
依稀记得,小时候照的一张照片里,我蹙起的眉头像两座小山丘,也不知道谁惹我不高兴了,还是那时的“一二”让我紧张。哪像现在人们照相时个个神情自若,姿势优美。不是举起剪刀手就是比个小爱心,显得轻松自然多了。
起初黑白相机拍出的是黑白照,为了使照片更好看一些,有些人会要求给照片上色。在脸上涂上一层红晕,把浅色的衣服涂成鲜艳的颜色,把背景中浅色的部分也涂上它们本该有的色彩。遇到深色的地方就不那么好着色了,只能是要么灰,要么黑。
这么一来,一张全家福因为人多,就要花上不少时间精涂细抹。那时的照相馆师傅还得兼具绘画着色的艺术天份不可,要不涂出的恐怕就是乡间舞台上或令人惊恐或让人忍俊不禁的大浓妆。
印象中,我爸总是戴上眼镜,把颜料挤进一个状若开着一圈白色花瓣的颜料盘,再把清水注入另一个同样大小也有着白色花瓣的调色盘,然后用不同的毛笔蘸上一点水,再放到颜料盘里这里点点,那里匀匀,调出适合的颜色,再小心翼翼地给相片着色。
他每次都能把颜色上得恰到好处,一点不比如今专业的化妆师差。现在是先上妆再照相,那时是先照完相再上妆,相当于现在相机美颜功能的手动形式,称得上是相机美颜的前身了罢。
好在我后来没有接他的班,要不那时照完相还要在脸上涂色,按我美术老师的话说,我要先进绣花厂学绣花,等学好了绣花才有可能把颜色涂好,否则那满脸的大红色溢出来可就太吓人了。
不过我这担心也是多余的。后来有了彩色相机,如今又有了相机美颜功能,就算是我接了照相馆的班,也不用去绣花厂回炉进修了。
进入九十年代,拍全家福团圆照越来越稀松寻常。很多小家庭会选择在春节全家到齐的时候从村里来到镇上照相。这时大家脸上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木讷,而是洋溢着喜庆的笑意。估计也是跟日子越过越滋润有关罢。
自从有了更轻便易携带的彩色相机,过年过节我爸常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应邀下乡给村人照团圆照。这时的团圆照就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了,往住是一大家子的。
那时能请我爸去照相的大多是殷实人家,且有着老老少少十几甚至几十号人口。而其中不乏有上了年纪不方便走动的老人。他们稳坐C位,大大小小的儿孙把他们围绕在中间,照相时,他们张开无牙的嘴,脸上的笑容把所有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此时此刻,子孙满堂,孙儿绕膝的幸福感都盛满在这些皱纹里了罢。
再后来,大家的生活过得更好了,我爸也有了摩托车,无论有邀没邀,他都经常到各村囤帮人拍照。并常常能在拍完照片之后在客户热情邀约之下与他们一同入席吃喝。
我爸是个很自律的人,尽管他能喝酒,但他从未在下乡客户宴请时喝酒误事,或者因酒驾出事。
也因为我爸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他的照相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到这个世纪二十年代仍然被乡人称道认可,并一直延续传承至今。
只是,这个帮人照了一辈子团圆照的男人,在他摆八十大寿宴席的那一天,接过他照相馆衣钵的小儿子提议帮他和亲友们照一张团圆照时,却被他极力地拒绝了。因为,那时我妈和我大哥已经不在;亲戚中大伯母,二姑丈都已作古,团圆照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圆,他实在是害怕睹照思人,触景伤心呀。
现在照相已经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人手一个手机,用手机就能拍出精美的照片。不论是个人照还是团圆照,只要愿意,随时随地可拍。
不过,全家团圆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情。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人口流动性越来越频繁。很多家庭的家庭成员分隔各地,要么外出求学,要么赴北上广深打工,要么异地置业购房,要么出国留学旅居。或者因为离婚家庭破碎,或者因为生老病死天人永隔……
就算是春节大过年,有些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团圆。
所以趁着家人都在,赶紧一起拍张团圆照吧!
在我这里居然找不到一张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