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越读越认识自己!
胡歌:“在阅读中锤炼灵魂,越读越明白自己。”
如果你问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坚持的,我想,那应该是阅读。而且越读,越能明白自己的心。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公,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那么整个世界是我们穷尽一生一世也读不完的。
我对阅读的理解有多重含义。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 读人**
从一开始睁开眼睛真正来到世界开始,我们就在阅读,眼睛和感官都在感受着这个陌生的国度,学习这个世界的一切。
这个时候的我们更多的是在阅读外界,接受外界传达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技能,语言、食物、行走、使用工具等等。当我们学会这些之后开始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交换信息,交流还未成型的思想,让其变得丰富、立体。
阅读让我从文字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是多面的,丰富的。有时候活泼开朗,高兴的时候可以尽兴,有时候她也是悲观消极的,沮丧的时候肆意发泄那些难言的情绪。
读书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种人生。就如之前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我们穷尽一生也不可能体验所有,但是在书中,在作者带领下我们可以见识到很多自己从未接触到的东西。
诚然,书中有虚构的成分,有虚假的概念。我们也都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是很残酷的,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相对辛酸和孤独的时候,枕边一本书可能会给你带去慰藉。可能是悲惨主人公的坚韧毅力,也可能是透彻心扉的某一句话。
读世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讲述了读书的三种境界: **
第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第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以前在高中,老师习惯用这三种境界比喻人生。第一层是领悟,给自己设一个高远的目标,不畏艰险地去攀登。第二层是追求,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孜孜以求。第三层达到贯通,当我们历经千锤百炼之后,总能达成心之所向。
高中的三个语文老师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高一的老师最有激情,他每次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情绪非常饱满,仿佛那个小小的讲台就是他的大舞台。他曾说,我们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他还说,学校是社会的唯一净土,而我们是最美的孩子。读书的三重境界我就是从他那儿最先知道的。
高二的语文老师最能聊。印象中,我们每一堂课都是他跟我们在聊天中渡过的。比起他讲课的深度,我更喜欢听他说起日常人生透露出的哲思。
高三的语文老师最严厉、也最风趣。他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班的大哥大。记得有次在办公室被他叫住,我琢磨怎么为那些没交作业的人找理由。他却像一个亲切的朋友跟我聊起了这几句话,让我倍感亲切。
到了大学,网络时代让我们阅读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但是网络阅读的弊端一样让很多人担忧。大环境下,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好像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但是不得不承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机械的,信息鱼龙混杂,碎片化、片面化的言论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有人说应该让那些缺乏鉴别力的人远离网络,杜绝信息侵扰。我并不这么认为,阅读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自然能更准确的鉴别信息的优劣,学会筛选稂莠不齐的知识。杜绝信息的做法抛弃了一个相对便利的学习途径,而且还减少了一个吸取教训、认识丑恶的平台。
读己
我不知道每一个人阅读的目的,但是从这些信息和文字中,我们能获取很多未知的东西。这个时候更多的是我们与一个知心的作者,或者是另一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在交流,在对话。
因为阅读,我们会发现“共鸣”可以产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即便这个人我们不认识,甚至是虚构的。因为阅读,我们找到了那个隐藏起来的自己,他可能更接近你的灵魂。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公开课,我从那些案例和研究中了解到一些大众行为反映出的人的心理。
在那段时间,我痴迷于一些纪实剧情类的影视作品,案件的主人公都是变态杀人犯。看了那些电影和公开课,反而理解了更多。他们每个人的背后也有各自的“苦衷”,他们犯罪的过程也是在跟自己心理斗争的过程。变态扭曲也好,麻木不仁也好,于他们而言,那是一种“快乐和满足”。
与此同时,我还对犯罪心理学有很浓厚的兴趣,还想着去考个犯罪心理学研究生啥的,觉得那样的工作好酷好棒。现在想来还好没去,如果天天研究那些人的作案动机和心理,想想也是挺恐怖的。
与我的朋友学习心理学去认识别人不同,我的这些不算丰富的阅读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解读。
以我个人为例,青春期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并且急于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例如,我的生活中遇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他有一些特立独行。我和朋友就会开始小小地议论,总想要说出一个结果来。
其实可能我们都不是他的朋友,并没有跟他接触过。他的家庭状况、生活日常我们也都不了解。仅仅是看到的某一个侧面,就妄自揣测。
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们对于外界的偏见,我们急于表达的一种诉求,也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来实现。
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问题我们身在其中,看不出所以然,但是跳出这个框,把自己作为第三方去看待时事情就清晰了很多。我很庆幸我学了新闻,能很理智地把自己剥离出来。即便看得不算透彻,但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人说:阅读就像一场温馨的恋爱,可以把握好节奏,可以掌控好感情。孤独无助时,那是一个随时会接纳你的怀抱,带着宠溺接受你所有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阅读就像谱写一首唯美的乐章,作曲家给了曲子一半灵魂,另一半要演奏者填补。阅读亦然,而且每一次翻开这本乐章,都是乐曲的一次重生。
还有一种说法,略显苍凉:“红颜何曾真知己,人生无聊才读书。”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白兔糖》中的一句台词:“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
书里世界很吸引人,有很多次元的世界是人力所不可及的。人都有好奇之心,不管是潜意识也好,表层意识也好。一旦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就会迫不及待的去探索这个新的世界。
而读书这个世界,只有我们自己能主宰,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