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爬宋家山

2021-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知性小窝

      今天阳光正好,午睡后决定去运动运动。换上轻便羽绒服,穿上运动鞋,戴上耳机,走出家门,踏上运动之路。原想往风景优美的环城北路走走,可下得楼发现楼下的气温和楼上的气温简直是两重天。家里阳台上太阳高照,洗衣服都洗出汗了。可楼下早已没有阳光,冷风飕飕吹来,让人全身发寒。环城北路的阳光应该被山挡得差不多了,不如改道往宋家山走。

       最近宋家山在重新打造中,原来的泥巴路已经变成了青一色的石板小路。我总感觉石板间的高度不对,级与级之间太低了,走起来没有劲道。如果同时走两级,倒是能使上劲,但迈的步子稍大了些,多走几步就显得有些吃力。但聊胜于无,心里这么想着,只静心听着音乐,赏着景,走自己的路。走着走着,步子也轻盈自在了。到后来,竟全然忘记梯级高度的不适了。看来,心自在,就万般皆自在了。

       路基本已经修好,但还有些同期工程没有完成,所以路面还有许多灰尘,爬山的人自是不在乎这些的。刚上山处的路原本很狭小,现在修得有一米五左右宽。走起来非常惬意,再也不用担心路遇行人让不开了。在原先荒草丛生处竟搭了座观景台,放眼望去,“大雄宝殿”四字赫然在目。看来,此处应是自上俯瞰三眼井寺庙的上佳之所了。隔着山路,与观景台相映的是一座凉亭,重新修缮过后显得挺拔多了。凉亭前有一个小广场,现在铺上了大理石,围了栏杆,显得大了好多。过不了多久,这里估计就会聚集很多跳广场舞,或唱歌,或练功的人了。站在小广场,往东望去,楼房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兴致勃勃地拍了两张全景图,果然很养眼。

       再往前走,有个临时搭建的小棚,一位工人正在给三只骡喂食。别小瞧它们,它们可是此次工程的大功臣呢。现代化机械上不了山,运送建筑材料、健身器材等,都是靠它们一步步驮上来的。骡子毛色纯正,身高马大,看起来很健壮。此时,俨然成了宋家山的一道风景。马棚的对面有个广告牌式的广播,此时正在播放森林防火知识。我无心细听,只管迈着步子,听着我的音乐,径直往上走。一级一级的台阶向上延伸,与两侧的大树交相辉映,甚是优美。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来拍照。可思绪如果往前拨转,再回到曾经泥路时代的景象,那就完全不是一个味儿了。曾经,这条泥巴路弯弯曲曲,即使后来加了圆木小阶,也与旁边的青苔,藤草相映成趣,仿佛浑然天成。但今天,只是专注地走,没有抚今追昔,脚步倒是越来越轻快,心情也是越来越好。

       这次的工程可谓是大刀阔斧,整座山都安装上了电灯,还搭建了很多休息平台和建身器材。看来以后即使到了晚上,宋家山也会像茶山公园一样热闹的。以后,我们又多了一处游玩的场所了,真的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只是不知道这样清明的环境下,这样惠民的工程,还会不会肥了某些人呢?脑子里只是不经意地想着,人已经走过了一处有着高大上的健身器材的休息平台。快到山顶处的的破亭子已经被重新改建,以前我们喜欢拐到这里看看远方,拉拉单杠。现在,斜坡上已经用钢铁架支起了一个上百平方的休息平台。上次来的时候,儿子说如果铺上玻璃那就酷了。但分析过后,我们还是觉得用树脂做的仿木板可能性更大。一个成本低很多,二来也经久耐用,三来也安全些。果然,今天有几个工人在铺树脂木板了。

       再走几步就到山顶了,此时阳光正好,但山风吹得人凉丝丝的。生怕着凉,我赶紧把外套重新套在身上。走过一个长约二三十米的木制长廊,就下山了。这个长廊的东面原有一个凉亭和一个观景台,但此时已被拆掉了。因为工程还在继续,我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建起来。看情形,多半是不会再建了,因为如果要建的话,早应该有了雏形。

       下山走到最低凹处,还是不由得多看几眼,因为这里是最能给人们留下记忆的地方。最开始,这里有许多歪歪斜斜的树木,路窄易滑,甚是难走。后来,有心的人们借着小树,顺势在这里搭起了一条木板小路。我们在木板上小心翼翼地走着,任谁也不肯扶一下身边的小树,这样的情景倒是如在昨天。但山里湿气重,木头总是容易烂的。后来,人们就在这里铺上了宽宽的防腐木木桥。挡着道的树不仅没有被裁掉,反从路中间或路两侧伸展出来,与木板桥浑然一体,成了很多人记忆中最靓丽,最生动的风景。可木板桥终究还是烂了。不知道是有心的人们不想再折腾了,还是继任者根本没有这样的闲情雅致,木桥终究被钢筋混泥土代替了。粗糙的路面再也不复当初的情趣与格调,走过这里,我们不再逗留,只是匆匆而过。今天我看见了什么样的路面,我已不记得,只是发觉路面被升高了,走路更轻松、舒坦了。

        沿着山脊上上下下,因为不想走回头路,只得从另一面下山。虽然会多走一些路,但想着不同路有不同的风景,心中也就坦然了。经过修缮后的宋家山,走起路来真是轻松了好多,全程竟全然没有当初那种时不时要嗨呦嗨呦的感觉。这样的宋家山,有机会我还想再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