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进化系列之思维进化
父母的见识、格局才是孩子的第一起跑线。
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这是作家史铁生说的。
他写道:“同操汉语的讨论者们,谁也没有真正听懂谁的话,在几乎每一个词上都发生不止一个误解。”
“人与猪的差别,根本在于人思想,猪不思想。至于其他官能,人与猪则大同小异(听说,已有人试图把猪的、除大脑以外的器官往人身上移植了。我感觉他们会成功)。”
“那么就是说,只要证明能思想与思想的差别大于思想与不思想的差别,也就证明了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了。”
他所表达的,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在于思维的不同,思维的不同甚至大于人和猪的差别,不同思维的人活在不同的世界。
人和猪没有本质区别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人和猪等动物的差别并不是太大。换句话说,人和动物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动物有进攻性、有残忍的一面,人类在本能上也是一样的。
甚至在一些功能上,人还不如动物。人的嗅觉不如狗,人的视觉不如鹰,更不要说鸟会飞。
进化论告诉我们,人并不是神专门创造出来掌管世间万物的。我们和猴子是同一个祖先,我们甚至和一些低等动物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假设是,我们人类其实并没有摆脱动物的本性。人在进化中形成的本能与习惯已经有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了。
社会学家研究动物的行为,尤其是研究跟我们较为相似的黑猩猩族群的行为,能够从中看到我们人类的影子。
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进化系列之思维进化人和猪的差别是语言和思维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了语言和思维。
人和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有语言和思维。
《人类简史》中作者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了独特的语言。能互相交流,产生意识,虚构概念。
大约就是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人类的第一次认知革命。
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维,进行思考,用语言来沟通。
在认知革命之后,传说、神话、宗教也应运而生。货币、民族、国家的概念也开始出现。不论是人类还是许多动物,见到狮子都能本能地发出呼叫和逃避,但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够将狮子作为部落的图腾。
有了语言,人类的群体变大了,文化口口相传,交流频繁,建立起虚构的想像世界。
与动物世界相比,只有智人能够谈论并不真正客观物理性存在的事物,相信一些基于头脑中相像的事情。如果你跟猴子说,它死后就能到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只要它现在把香蕉给你,它还是不会放手。
“虚构”重要的是可以让人粗“共同”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管是《圣经》的《创世记》、中国的远古神话,包括现代所谓的公司、民族、国家其实也是基于想象。
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特别是科学思维产生以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更是到了难以复加的地步,充分利用科学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科技神话,创造了丰裕的物资。
可以说思维改变了世界,认知创造了世界,让人类开始大协作。
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进化系列之思维进化人和人的差别在思维和认知
作为群体动物的人,会产生我们和他们的不同感觉,会人为地制造我们和他们的区别,形成部落文化、群体文化,甚至产生了民族、国家,以显示差别、夸大差别。
人和人之间,从生物意义上讲其实并不是太多,所谓的种族,在生物学的意义上是很难成立的。所谓的民族,更是一种人类的想象。按照著名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说法,所谓的民族,不过是“想象的共同体”。
哪怕人有基因的差异,有智商的差异,本质上只是生物性上的差异。
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就是思维和认知的不同,上不封顶,下无底线。
所谓“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前者是讲空间的不同,后者是讲时间的不同。
思维和思维的不同,则是程度的不同。这种差别远远大于空间、时间的不同。
空间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导致所在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则更是导致所认识的世界,不仅有差别,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差别之大,大到上不封顶,下不封底。
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就如同活在不同世界一样,两种人都无法理解对方所在的世界,你觉得根本无法完成的事,对于另一个世界的人来说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未来需要每个人思维进化
人类社会已悄然进入后信息时代,步入智能时代,所有人要升级思维方式,跟上时代,才能突破天花板。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长,在自身、在教育上不断升级自身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要跳出现在固有的思维框框,实行思维和认知进化。
要面向未来,要着眼大局,提升自己的见识与格局,不能学井蛙被井底束缚了视野,不能像夏虫被时空限制了想像。
这是一个不换脑就换人的时代,唯有不断的进行思维升级才是未来安身立命的良药。
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决定人发展的最核心因素,要改变就要学习和改变我们的思维。
今后的文章中,笔者将与读者一起进行思维进化方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