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未老,只是凋零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分工导致了城乡分离和阶级对立。在曾经的印象中,城市是“繁华”、“进步”、“财富”的代名词,而农村则代表着“封建”、“落后”、“穷困”。改革开放使农村增加了财富,甚至比所谓的“城里人”更加富有。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欢喜鼓舞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逐渐发现,农村变得不一样了,楼房盖起来后,生活好起来后,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可是,到底是少了点什么呢?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曾经广阔的中华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乡村(比起农村,我更愿意称出了城市范围的其他地区为乡村)。由于曾经没有现在这么高度发达的通信技术、互联网,使得村与村之间相对封闭,只有邻近的乡村之间有所联系与接触;由于聚族而居的传统,使得村子里基本上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宗族、长老、士绅都是从乡村中衍生出来;在封建时期的中国,中央与地方也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相对于今天来说,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所谓“山高皇帝远”,每个村是一个共同体,每个村有自己的规矩和文化传统,村子里的族长或者士绅就是村落的保护人,受人尊敬,保护村民,在当时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也更有人情味。如今,乡镇改革、税费改革,一系列的农村改革使乡村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淳朴,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传统文化都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商品化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效率,也使人们的心智不再宁静,年轻人渴望成功,渴望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生长在农村的人“进城”寻找财富,农村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和活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空心村”……是农村的普遍状态。
古人常常念叨着“衣锦还乡”,却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会愿意回到乡村,可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毕竟现在是讲求效率的时代,也许人们觉得乡村就是养老的地方,近期有一档脱口秀节目当中有一期的主题是“北上广你爱来不来”。根据这个主题,各位脱口秀演员们都各抒己见,表达观点。“逃离北上广”的口号都喊了多少年了,嫌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买不起房,许多人都想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向往诗和远方,但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远方。只有真正在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生活过,来知道差距是什么。可是,这并不是我们待在城市,一味觉得城市哪哪都好,哪哪都方便的原因,乡村仍然是一片需要投入热血的沃土,如果某一天,中国的所有乡村都能发展起来,改善了内在环境,变得如城市一样方便宜居后,相信田园牧歌的生活也就不是梦想了。
乡村与城市一样都是人类生存之所,只不过他们的功能区划不同。目前大部分的乡村发展水平跟不上快速的城市节奏,于是乡村的优势逐渐被忽视,文化被淡忘,中国乡村失去了原本的样子,连着乡村的美也没人看到。可是乡村才是社会的根基,它哺育了城市,也孕育了文化。而历史与习惯是有力量的,现代化有它的好处,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将中国的传统经络挑断,却没有给它续接上。也许历史也有它自己的节奏,只是不要忘记乡村的过去和现在,直到有一天乡村不再凋零与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