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之外的困惑
几日气温骤然飙升,六月的阳光热情得过火了。在大太阳底下奔来跑去,颇有些吃不消。今日高温加大雨,身上始终湿答答,黏糊糊,但为了工作,且是自己喜欢的活计,也就无怨无恼。
听耄耋老人回顾他们的一生,看到的似乎是自己的一生。都只是一些平凡的人,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被时代裹挟,完全身不由己。比他们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再有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困苦。他们的故事待日后慢慢写出来,他们的现状倒是让我颇多困惑。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老人都赋闲在家,或呆坐或打麻将,身子硬朗的或去自留地忙乎会,当然八九十的老人,这些无可厚非,完全正常。然而除此以外,不管是乐观的还是悲观似乎都是在等着那个日子的到来。无所谓恐惧或不愿——自然无人期待,但谁都明白这个日子或早或晚都会来临。这之前无论是否精彩的过往都只是过往了,如今剩下的只有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这是否就是我的将来?那行进在人生历程中的现如今呢?
都说抓住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却听很多人在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即便当时以为喜欢,过段日子又不喜欢了,或者确实喜欢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都说“莫让人生留遗憾”,看看老人们的现在,怎样才算是不留遗憾呢?
接受采访时,老人们大多看上去很悠闲,收拾得也还齐整,也会夸他们一句“气色好”,但不管怎样都逃不了一个“老”字。老态龙钟,身形迟滞,听力退化。
听说老去只是一瞬间的事。总以为自己不会老,某一瞬间我也会老成这个模样吧?以为自己不会接受这模样,但当一天天行进过去,温水煮青蛙地也就接受了吧。很多人文艺范地说“即便老去也要优雅地老去”。第一次看《罗马日记》时,年轻的奥黛丽赫本让我惊为天人。我也是食色男女之一,为了这张脸我又看过几遍这本电影。某一天看到老年的赫本相片,几欲泣泪:这不是赫本!都说老年赫本优雅、知性,可我这俗人前天才看过少女赫本,忽然跨越几十年看到老年的赫本,除了不愿接受我低俗地看不到优雅。
我不可免俗地考虑皮相,精神层面思之甚少。听老人们说过往的事,我认真记录,思绪却总要往外飘移。N 年后的我也会这般模样,这般回忆过往,那我又该如何把握今天呢?今天的我自以为在奋力向上,到我的耄耋之年我又会如何看自己的过往?
看老人们或坐在屋檐下,或坐在新屋旧屋中,不管背景如何,都是一副迟暮的景象。过往远去,末日即将到来,平安走完一生,该庆幸还是该悲伤?我这“一把年纪”之人,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