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位小姐姐
图片来源:PEXELS.jpg
我捉虫喂鸡 葡萄负责引蝶
大约七八岁,暑假就住在乡下的姥姥家 隔壁住着一位老姥姥,姥姥让我这么叫她。有的时候,老姥姥过来盘坐在炕上和姥姥谈闲话。说着说着,两人就不知不觉地哭了起来。我那时候坐在旁边就知道,这叫忆景生情。老姥姥弱小的身躯下,有一双更小的脚。上了学才知道,那是裹脚。
直到现在,那是我唯一见过的裹脚,回想起来,中国时代的代迁,那时就烙印在她们的身上。她们哭的时候,我并不哭,只是盯着那双小脚看,顺便听诉说的故事,她们儿女的故事。
姥姥身体是半利索的,走路偶尔需要扶着墙,所以喂鸡成了我的“工作”。
外棚里有7只鸡圈养着,我还分别给他们起了名字。每天看鸡的表现,酌定分配食量。事实上我每次都偏心那只漂亮的“长尾巴”,因为她比较温顺。采食也是我的工作。街门胡同口有两颗大柳树,树上有青豆虫。又粗又长,顺在柳枝上,每次我要仰头寻找半天。一般是拽着柳枝摇曳下来,通常它的身子是不会跌破的。我先放在手心里玩一会,玩够了就送去喂“长尾巴”。
一起被摇曳跌落下来的还有“菠菜毛”。这种蜇人的毛毛虫色泽青葱,近看诡异,实力泼悍,不可靠近,否则瘙痒,重则过敏。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呆在葡萄架下被蜇的。因为经常在葡萄架下看蝴蝶,成熟开裂的紫葡萄能吸引大量的艳丽金黄蝴蝶,只只妖艳贱货。体型大,容易被我捉,也常常弄我一手指金粉。
也偶尔在葡萄架下撒尿。用葡萄酒专业里用语来说,这是一颗老藤,酿出的酒多酸,且带有矿物质感。
图片来源:PEXELS.jpg那年夏天 葡萄未熟
老姥姥大概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一直呆在这个村子里的,二女儿很少见,没有什么印象了。最小女儿在县城里,很少回家,也是过节热闹的时候回家。村头热闹。赶集热闹。胡同热闹。灶房热闹。炕头热闹。仿佛家里来了贵客人。可能真的把她当成客人来对待吧。兄弟姐妹之中,小女儿总是最受恩惠的。
每次小女儿回家穿过门口胡同的时候,大家都指指点点,啧啧有赞,仿佛她给全村人带来了一股新意,谁家的新娘子来了。姥姥让我叫她一声小姐姐。她也不问我叫什么名字。
在家无聊的时候我经常翻上棚顶上去,棚下面就是带网的鸡圈。鸡出不去,但我能翻越出去,直接到老姥姥家那边。
一年夏天,恰逢小姐姐回家,她见我在顶上发呆就把我叫过去玩,悄悄跟我说去她那边的水泥平房顶给我摘葡萄吃。
那边有整个大面积的葡萄树架子,攀爬的繁茂枝叶形成了树荫。其余的人都在屋里,老姥姥透过窗见我和小姐姐在平房顶上,吆喝了一句——别摘葡萄吃啊。不是不舍得让我吃,是葡萄还不熟。
小姐姐好像不怎么听话,拉着我偷偷地蹲下,这样老姥姥就看不见了,小心翼翼地伸出胳膊去搂葡萄。这个时候圆润硬挺发青的葡萄怎么会不诱人呢,没熟又如何,我剥皮吃是不是好一点,口水是满满的。我胳膊不够长,只能小姐姐去搂。搂回来又给我剥皮。那个时候的感觉酸是酸,但还好。我们两个都吃了很多,留下一小摊葡萄皮,感觉此地不宜久待,不舍而去。
第二天我还想翻去,但好像天气不太好,下雨了。
再一天,小姐姐已经不在家了。
你是我旧年代里的碎片
如今农村变迁,人口迁徙,老姥姥一家人去哪儿了,小姐姐又去哪儿了。我猜是青海吧,因为青海比较远一些。要不就是新疆,我姥姥的亲妹妹倒是真的在新疆的。
后来中间有一年去接姥姥走的时候,去瞟过老姥姥家一次。
这次倒不是上房顶,而是从用钥匙正门进去的。
钥匙都发锈了。开门满院的杂草进入视野。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高的杂草,差不多有我胸高了。笔直笔直的,像鸡毛掸子。长势凶人,品种也好多,可以跟鲁迅儿时的百草园比一比了。我这才意识到,老姥姥已经不在了。
突然往昔的场景无限地从心里泛滥,像院中的打水井,在杂草的衬托下,又涌活了。那时的我们围在这口手压式水井洗脸洗衣服,洗一些可洗的东西,这口水井仿佛是个农场,我们大家一天都围着它转,我们互相闲聊,攀谈,扯蛋,也对着它讲故事。它一定算是个阅历丰富的水井了吧,它能说话就好了,我多想让它把它听到的所有的故事都吐出来,我可以编成一本小说,名字就叫吐水的井。
如今的压水器的银漆已经不再光亮了。地窖外露的浅窗也被杂草遮掩,我其实很好奇,地窖里面到底有什么,我从未进去过,里面令人好奇又可怕。
围了压水井转了一圈便出来了。整个院子是真的衰落了。
如今姥姥不在,姥姥的院子也衰落了,我童年的谢幕,没带一声告别。
我在找你,你这位小姐姐。
我在找我的年华,那些花在童年里的碎片。
图片来源:SSY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