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的真相: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你花时间去看
看完卢思浩的《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合上书的那一刻,突然发现,我好像已经不记得这本书讲了什么具体内容了。
之所以会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标题实在是太励志太小清新了,并且里面的内容都是一篇篇并不算太长的文章,我每天得空了看上几章,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很累。
要说完全没有印象倒也不至于,里面描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追求梦想、回忆青春的,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孤独,要勇敢追梦。
还有一些对爱情、友情的怀念,中心思想大概是当初我们视若珍宝的东西终究会失去,但这并不能否定它们曾经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正是曾经的经历,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这些文字,当时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感同身受,并且特别佩服作者,感觉我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出那样感性的文字,能够轻易地带动读者的情绪。
但看完之后,我又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看时爽、看后傻”,我好像陷入了这样的怪圈。然后猛然惊醒,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鸡汤文”?
作者用廖廖几句话就让读者热血沸腾,那一瞬间仿佛觉得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坚信哪怕是普通人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但等这种激情褪却,突然又觉得格外迷茫,这才想起,原来作者只是一个劲地高喊口号:“你要努力呀,你要坚持呀,马上就能成功了!”
但哪有那么简单?没有方法论而是一味地灌鸡汤,说句真心话,这样的书,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闲来无事打发时光尚可,但你要真的想从中汲取力量,很难。
然后才慢慢明白,为什么很多大咖都鼓励我们去看经典名著却很少推荐我们去看什么“畅销书”,因为他们知道,流行书籍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加工制造出来的,它本来就只适合一个阶段。写作者趁着那个浪潮、赚那么一笔钱就够了,然后等时机成熟再如法炮制。
这样讲或许有些不负责任,抹杀了很多写作者的努力,谁在写作之初不是抱着想写一本旷世之作的梦想呢,但最后难免会被现实打败。
再回想起我之前嚷嚷着看言情小说也挺好的,这一刻我突然有点怀疑了。
主要是现在市面上的小说太多了,写作者进入门槛也低,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注册一个账号就开始在平台上写,然后用那么一两个月的时间,一本小说就完成了,这样的小说,水平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反正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不看小说一天实在太难打发了。
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而且我越来越热爱写作(虽然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惨不忍睹),我把所有能够挤出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构思框架、搜集素材以及写作上面,哪里还有时间去看那些不知所云的小说?
也正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很多知识上的不足,怎么办?只能再调头去读书。
“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这句话简直是真理。然后才开始后悔,当年大把的时光都浪费在了言情小说上,如果当时可以多看看经典名著,该有多好啊。
往事不可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现在。
对于某些看了目录就已经知道大概内容的书,就不要再逐字逐句地去看了;对于豆瓣上评分超高、但其实看起来莫明其妙,也不要再逼迫自己去读了;到了这个年纪,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作者,把他们的书读通读透,反而受益更多。
读书这件事,说白了其实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你觉得写得超好的作品,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而你觉得看了实属浪费时间的作品,对于别人而言可能却是如获至宝。所以没必要去和别人争论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好不好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然后放在心底吧。
我以前很讨厌看专业书籍,后来才发现你想变得专业,有些书籍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读吧。
八月初在图书馆借了六本书,现在还只看了两本。当时匆匆忙忙借的,并没有看内容。昨天翻了剩下的几本,有的其实也没必要继续看了。所以说,选书要慎重啊。
通篇下来碎碎念,感觉有点浪费了这个标题,哈哈,没事,自己写得痛快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