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些年我看到的所谓区块链》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党聪

最近,读到了笑来老师博客上的一篇文章:这些年我看到的所谓区块链。乍一看,我惊讶于他这个级别的人居然还会花时间阐释这些基础的概念。但是读完后我发现是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下面来具体说一说这篇文章对我认知上的一些革新。

1、关于价值

有人说比特币要想有使用价值就必须找到足够多的应用场景,但是现在全球十万多家交易所,已经算是很广泛的应用了。

2、关于应用

比特币底层技术叫做电子账簿技术,所以除了用来转账之外,比特币还有一个用法 —— 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比如记录人的出生信息等等,只不过做这样的事不太容易赚钱,也不太容易出名,所以鲜有人做。

3、 有关缺陷

比特币,是完美的电子现金解决方案,不完美的是人心。即使是遇到了问题,最好的办法也是升级比特币软件自身,而非搞一些分叉币。这些分叉币绝大多数是利益驱使之下搞出来的,比如矿机制造商。他们不断地搞分叉只为了能持续卖出他们的矿机。而且搞个新币炒一炒也是赚钱的好噱头。倒是有一小部分改良币,比如Zcash和Dash ,有一定的意义(仍然算是作者的个人观点)。

4、有关以太坊

前面说了,比特币是一个分布式的电子账簿。但是以太坊有更大的野心,它想成为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 在比特币这样的分布式电子账簿中写入一些可执行的,不可篡改的程序代码,这就叫做智能合约。

如此,这套分布式系统就更强大了。比如,我们可以写个两人抛硬币赌博的游戏,每次上抛的结果就由上面所说的代码自动执行。

但是智能合约不是万能的,同样是游戏,德州扑克就没法用智能合约去实现。因为保证双方互相不知道对方手里的牌和把所有的代码公开透明是不能同时实现的。

但是,我(笑来)对以太坊的正面评价来自:他让我们拥有了“可信代码”。

前面说了,“智能合约”就是把一些自动执行的代码写到账簿里,关键是透明,至于智能不智能不重要。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更新了“智能合约”这一说法,应该叫:“永存脚本”,此则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5、有关EOS

印象中,程序员的野心都很大,并且以野心大为荣”, 似乎真的是这样,会写几行代码就想着要模拟全世界

以太坊是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单线程的,而EOS,从一开始就要实现一个多线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这是它们俩个之间最根本的区别,至于更加详细的区别请看这里

在我(笑来)看来,EOS最大的风险是他的共识机制DPOS,是否能经得起考验只能由时间来考验了。

还有,前面说了,由于不能同时代码公开和各自手里的牌,所以我们不能用ETH去写一个德州扑克游戏,用EOS也不行,可见在应用智能合约的时候,ETH做不到的,EOS也做不到。

6、解决方案

所谓新的解决方案,必然要比已有解决方案更有效率才有意义

区块链应用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处理速度和安全性的兼容,对应的关键机制就是共识算法。 过去,人们发明了很多共识机制,POW,dpos等等,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没有几个。也就是说没有比已有解决方案更有效率。

7、有关Mixin

为了让账本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我们把代码写进了分布式账本中。但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有向无环图(DAG)来实现。

为了实现不可篡改的代码,我们用ETH和EOS,直接把代码写进BlockChain里面,但是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可信执行环境(TEE)来实现。

Mixin 就是这样一个基于 DAG 和 TEE 的电子账簿系统。它用DAG保障了效率,用TEE
保障了安全性,所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

8、有关无币区块链

把Mixin 的解决方案再修改一下就是我以前所说的“无币区块链”(Coinless Blockchain),不过,由于使用的是 DAG,而不是 Blockchain,所以,再称之为“无币区块链”,而应该叫无币分布式账本。

在我(笑来)看来,这种不可篡改的账本,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公共事务,比如前面说的出生证明。

不说到公共事务,大家普遍有一个误区:只有政府才会去做公共事务…… 实际上,有大量的公共事务需要被管理却在政府管辖范围之外,比如出生证明,学历证明,这个社会需要一个极低成本极高效率的,不可篡改的,公开透明的数据库。

9、数字资产

支付,从来都是很大的市场,保守估计也是GDP的五六倍以上。所以,如果数字资产被用来做交易,那么规模会越来越大。当它的交易与支付无所不在之时,最大的“应用”只能是交易平台,管它是分布式的还是中心化的。

理所应当的,那些打通了法币交易对的,合乎规矩的交易所一定是规模最大的。

有一个误区:公开透明就一定要分布式。其实任何一个中心化的结构、组织,都可以主动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只不过很多的时候由于面临的问题太复杂,规模太大,导致“自证清白”几乎是不可能的,分布式是最优的妥协方案。

10、区块链应用什么时候爆发

此问题无意义,很多公司今天都还在用纸和笔,简单的表格来管理账目,难道他们不知道数据库技术成熟了吗?

关键看场景和需求,科技的最终落地是需求的结果,而非技术本身成熟了的结果

11、为什么需要不可篡改的数据库(RWD)

先看下面的场景:
01、要搞深度学习、AI等技术,但是所用的数据都是乱七八糟,可以更改的, 那么这些数据有什么价值呢?

02、要搞共享经济:打车软件告诉你此处拥堵,收2.5倍价格。是不是堵你不知道,所以你也只能打了。另一端,司机看到的打车软件说:有个人愿意1.7倍溢价打车,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能接单了。中建的溢价你掏得很冤,这叫杀生。 长此以往,你就只能坐贵车了, 这叫杀熟。 所以如果数据是可篡改的,共享经济就搞不成。

03、物联网:洗衣粉用完了,洗衣机自动帮你叫了一袋。但有人把参数修改了一下,帮你叫来了一车,并且由于你绑定了信用卡,已经结账了。这多么可怕。由于可能发生此类的种种场景,物联网需要一个不可篡改的数据库。说白了,大数据必须纯天然,可篡改的大数据没有意义。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基础概念并不基础。总之,笑来老师的文章就是很魔怔,虽然很简单,但是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原文链接:这些年我看到的所谓区块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