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3|如何教授策略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箬笠0

  书中提出如何教授策略的综合模型。

1.“每次教授的策略数量要少,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其中广泛的练习,最开始时每次最好只教授一种策略,直到学生对该策略的思路完全熟悉。”

  感觉书中提到的教授策略非常适合像数学这样的理科,每次都集中学习一个知识点。相对来说,语文就差得远了。

  看一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重音、停连,算是朗读策略吗?第二单元继续提出朗读,要求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如果第一单元教授朗读的策略,应该如何安排,才能使学生掌握?感觉语文的好多小问题,都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哪怕是一个标注句子朗读时的重音,一节课也不容易让学生掌握,因为它和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感密切相关,而语文积累语感又非一日之功。

  “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也可以有具体的策略,一节课也无法完成。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教授语文学习中的策略呢?

  感觉新课标提出的“积累与梳理”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2.“对每种新的策略加以解释和演示。”

感觉自己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觉得有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进一步具体解释。随着这几年生源的变化,发现农村孩子的生活常识、百科知识积累情况是越来越差了,很多时候,老师需要课下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语文储备。

3.“进一步解释和示范策略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学生往往是自己逐步建构策略的,一次理解一点点。)”

  常说“分解难点”就是说的这个吧?

在同伴组织的课例研讨中,发现每次魏老师展示她的实践时,重点难点的分解细化都做的非常好。备课的功夫也在此吧?

4.“给学生讲解策略的使用范围,虽然他们在应用策略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发现这类元认知知识。”

  九年级专项复习在这方面挺有道理。

5.“提供充分的练习,尽力在适合的任务中使用策略,这类练习有利于增加运用策略的熟练程度,让人更清楚何时利用它,如何改进以适应新情况。”

  看起来刷题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遗憾的是我们的问题太局限于虚拟世界了。如果多些学习与生活的勾连,能够打通学习与生活,学习就有意义了,也许也更能吸引学生了。

6.“鼓励学生在使用策略时进行自我监控。”

  学生能够自我调节,获得经验与教训,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可以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与成功经验,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代入感,设计更有意思活动,老师的路也是任重道远呢。

7.“鼓励保持使用策略和对策略加以推广,例如,在学校里经常提醒儿童应用正在学习的策略。”

  对语文来说,三年的学习内容,能够融会贯通,是理想状态吧?

8.“让儿童意识到学会有用的技能才是学习任务的中心目的,以此增强学生应用策略的动机。”

  新课标提倡情境性,如果能够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习得的学习策略就是有用的。不过,感觉有不少的课例设计,情境设计太虚假。这是对语文老师很大的挑战。

9.“强调思维过程而非加工速度,尽力消除学生存在的高焦虑;鼓励学生认真学习,避免分心。”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看不见的思考过程,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了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