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症》听后感
本书介绍了三个拖延症典型表现形式:期限拖延;自设障碍;分心拖延。并说明了战胜拖延三个方法:用认知法直面问题,设定目标,下决心去战拖;用情绪法让理智觉醒,引导并管理情绪;用行动法推进自己马上决策,马上行动。
以上是对本书的极简(现在流行这个词哈)概括,下面谈谈我对拖延症的几点看法:
拖延症其实是在时间管理研究中衍生出的一个论题,由于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被广为关注。就像我们在网上搜某种病的症状,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症状符合自己,非常担心自己有了这种病。我们看待拖延症也一样,非常容易对号入座,尤其在看了很多专业书籍以后,杯弓蛇影的心态会愈加严重。
其实我想说,拖延症并不可怕,千万不要夸大它的影响。同时也要明白,彻底消除拖延症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学会和拖延症和平共处。否则,你的生活会非常艰难。
前面提到了,拖延症源于时间管理。而时间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唯一一个绝对刚性的维度。因此对时间的管理方法和利用效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能力提升程度的上限。而讽刺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却不能从时间维度上直观体现出来,反而要借助其他有弹性的、仅做参照的维度来反映,例如财富的多少,职权的大小,甚至幸福感等唯心指标。
所以,是否战胜拖延症,其评价标准是不客观的,甚至是唯心的。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在用认知法去战拖时,一定要设置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合理目标,切不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
我们学过时间管理,都清楚待办事件可以按重要度和紧急度分为四个维度,我们大部分精力应该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但是我们细分一下就会发现,紧急度依存于刚性的时间维度,而重要度却是典型的主观和唯心了,何为重要,如何比较,恐怕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书中提到,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假定这个标准是众所周知的,那么,产生拖延的实质,其实是个体对事件重要度的认知不一致。举个例子,昨天还认为打游戏比写总结重要,所以先打了游戏(当然一玩就停不下来了);而今天意识到写总结更重要了,却发现时间不够了,于是长叹一声“拖延症害死人啊”。如果昨天和今天,对事件重要度维持一个标准,那就应该昨天开始写总结,那所谓的拖延就不存在了。
所以,要战胜拖延,关键就是要确保自己对待办事件重要度的评价标准要尽量保持恒定不变。在这里就要用上本书中的情绪法了,唤醒理智,排除情绪的干扰,才能做到稳定的评价。因为情绪总是不稳定的,而且对于偏主观的重要度评价,影响会非常大,这是一种技能,是需要训练的。
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对事件重要度的评价标准,可以帮助自己明确目标,建立做事的条理。在相当长的日子里稳定标准,可以培养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能力。如果一生都保持标准不变,那就接近圣人了。
至于行动法,其实是执行,同时也可以尽量弱化情绪的影响,因为迅速的行动可以避免自己多想,防止情绪的干扰。
以上就是我对《终结拖延症》一书的观点,用认知法明确目标,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不忽视也不焦虑;用情绪法稳定对事件重要度的评价标准;用行动法执行自己的选择。
最后啰嗦一句,所谓价值观就是认为什么事情更重要,因此,保持价值观恒定不变,还担心什么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