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临床心理学

亲子关系压力引发的家长自身焦虑失控 / 2025-08-15

2025-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本土临床心理学论丛

本土临床心理学论丛之 (读书劄记与思考)
人间四月心连心工作坊-- 携手与你共对

家长自身焦虑失控.png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失控的焦虑世代:手机喂养的世代,如何面对心理疾病的瘟疫》一书里指出,以手机作为儿童青少年年龄段成长伴侣的所谓 Z 世代和千禧世代,不但亲自经历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大型科技,导致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溃,同时也是见证焦虑失控世代的滥觞。

失控的焦虑,不仅只是发生在所谓的 Z 世代和千禧世代群体里,其实多大由于连出生介乎1965至1980年他们父母一辈的所谓 X 世代,家长自身焦虑失控的情况伴随着 Z 世代和千禧世代的降临已然在那里发酵着。

家长自身焦虑失控,指的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自身情绪失控,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生活。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家长自身焦虑失控的表现:

情绪不稳定: 容易发脾气,对孩子的要求和批评过于严厉,或者对孩子过于包容,缺乏边界感。

过度担心: 总是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交友不顺、身体健康等等,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不安全感。

控制欲强: 想要掌控孩子的一切,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睡眠障碍: 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

身体不适: 出现头痛、胃痛、心慌等身体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社交退缩: 减少社交活动,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逃避与孩子相关的场合。

家长自身焦虑失控的原因:

社会压力: 来自工作、生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让家长感到焦虑。

育儿观念: 对育儿方法缺乏了解,或者过于追求完美,导致焦虑情绪。

原生家庭影响: 家长可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类似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自身性格因素: 容易紧张、敏感、多疑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缺乏支持系统: 缺乏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导致焦虑情绪无法缓解。

焦虑失控的表现和原因.png

如何应对家长自身焦虑失控: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承认自己存在焦虑问题,并愿意寻求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学习育儿知识: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课程等方式,了解科学的育儿方法,减轻焦虑。

培养积极心态: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缓解紧张情绪。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配偶等分享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睡眠,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减轻压力。

放下执念: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

学会感恩: 珍惜家庭,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提升幸福感。

应对焦虑失控 .png

总而言之,家长自身焦虑失控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家长积极面对,寻求帮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焦虑,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维护家庭和谐。

伸延阅读:

郑钢 (2023)。〈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2023年8月7日;在线阅读 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39679/> 澎湃号_澎湃新闻网 (上海)。2025年8月15日到访。

海德特, J. [美] (2024)。《失控的焦虑世代:手机喂养的世代,如何面对心理疾病的瘟疫》(锺玉珏译) (繁体字版)。台湾地区:网络与书出版。译自 Haidt, J. The Anxious Generation: 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 原书出版年份、出版地点、出版机构等资料未详,待考。

[#失控的焦虑世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情绪不稳定的父母#Z 世代#千禧年代#仁本认知行为疗法#Ren-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ory# R-CBT#家长自身焦虑失控#过度担心#负面情绪#抑郁#焦虑#情绪调节#适应性#控制欲#育儿观念#读书札记与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