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的故事陪你度过漫长时光

成年人的朋友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11人  安灵子

    之前的文章提起小时候的伙伴,我无限感慨,甚是怀念儿时天真无邪的时光和那些可爱的人。长大过程中,我对“朋友”的定义始终保持和儿时一样,要彼此真诚、无话不说、互相帮助,有点类似武侠世界中那种朋友的定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因为把朋友定义得如此理性化,所以一旦被我认为是朋友的,我会特别看重这种友谊。

    而毕竟理想化,在从童年迈入少年、迈入青少年时期,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小时候可以有纯粹的玩伴,后来在紧张学习中,彼此都是暗暗竞争的对手,虽然还是有朋友,但也有会表面说好话暗地说闲话的人,环境变复杂,考验朋友友谊的也越来越多。而秉持这种理想友谊想法的我,不免得有失望难过时。尤其在高中时,班级被学校多次重组变化,周围朋友都很不稳定,更难交那种小时候的朋友,也到那时,我定义中的朋友越来越少。

    到大学时,成年了,学业、情感、社团名利都交织在环境中,每个人的价值观开始凸显,个性的棱角也开始展露。我交朋友依然是延续以前,有缘在一个宿舍的成为朋友的机率更大,其余的人交往的时间都很短,我是被动随缘的那种,很少主动去亲近别人为做朋友。小时候的朋友就都是自然地玩在一起的。也因对朋友定义的理想化,我也不会主动去走进别人。所以大学四年,除了舍友和一些班级同学,我根本没意愿也不懂得如何去扩大社交圈子。我总是想有一些很真的朋友比朋友很多更重要,于是我真诚对待宿舍的每个人和每个和我来来往的人。可后来证明我错了,即便在一个宿舍,给了这个缘分,彼此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即便我以朋友之义去对待她人,她人却根本不把你当朋友,总以私利去衡量任何事。在这一场痛彻的领悟后,我心中那种很真的朋友只有一个,也就是我闺蜜。我俩之间的友谊真的如小时候的朋友一样纯粹,大学四年呆一起时间最长,彼此艰难时互相帮助,把对方的事当自己的事,这也是我俩从大学毕业后即便相隔天涯,却依旧能无话不谈。

    因为有她,即便曾受一些人的伤害,我对于朋友的定义依旧没有完全改变,只是会少些理想化,但还是会随缘,总不会特地去广交些朋友。到了研究僧时,因为曾经的伤害让我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我更少跟人交心,更多看对方与自己是否合得来、聊得来,能说的就多说几句,没什么可说的我也无所谓,一直以来,我从不看对方来自什么家庭、有什么身份。我始终最信任的还是我的那些老朋友,但会珍视缘分,珍视与她们一起的时光。毕竟人一生会告别很多人,我感激他们在某一段旅程的陪伴和帮助。

    毕业后,有联系的同学大都不在广州,我忽地进入陌生人的大潮中。我始终也没扩大了自己的圈子,但我知道这样窄的交际圈并不好。进入第一份工作时,有两男一女的同事形成他们的小圈子,他们彼此很多话聊很要好,我很羡慕,我很羡慕那位女同事,那么主动,能那么容易和人交朋友,每次跟她比,我就自觉糟糕透了。我在广州没啥朋友,同性的就一两个同学,异性完全没有。这让我开始很想去扩大自己圈子,我经由这位女同事加入了他们的聚会,而也许因刚毕业自己经验有限,每次聚会我都插不上嘴,都只能听着他们说,保持尴尬的微笑。他们聊的都是行业资讯、职场工作,彼此都会去听对方的分析并进行探讨。我什么也说不了,那种难受很深刻,我发现我的真诚没有了什么用。

    后来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讲述职场友谊,说到社会上的朋友选择是一种等价交换,需要彼此交换一些资源、讯息、经验或想法。只有当你被人发现有价值,你才能被人当作朋友并持续来往。看到这篇文章我恍然大悟,我发现我没法让他们当我是朋友,原来是我提供不了任何价值。我不怪他们,这种等价交换的友谊是公平的,是我自己能力还不行。我很喜欢的节目《奇葩说》有一期也辩论道朋友这个主题,辩题大概是:我有一个傻缺的朋友,我该不该远离他。金星谈到,人在成年以前,很多朋友是被动选择的,比如你的同桌、你的室友、你的同学,他们和你一起长大,那份时光值得珍视,但不可否认长大后彼此成为了完全不同的人,当你有了稳定的价值观和充足选择权后,你就应该选择那些能让你变得更好的朋友,这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一个聪明的、有价值的朋友。

    现在,我理解并认同这种成年人选择朋友的方式,只是我内心无法完全割舍掉小时候的朋友定义,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交到更厉害的朋友,但那些经过时光后仍在我身边的老朋友依旧是我最信任、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最近三个多月时间里,我走入生活的低谷期,我焦虑不安、惶恐不已,很感激这两三人真朋友在我以为被世界忘掉时总时不时地关心我,谢谢你们,我的好朋友!

成年人的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