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言狐语 | 诗词歌赋等,如何为我(写作)所用

青邱国(古风群)的那帮弟子自从拜师以来,跟着我也没学到什么,我也没系统地教过什么,实感惭愧。班里的学生,今年这届比较乖,尤其在作文方面,循规蹈矩,如此,好,也不好。
诗词歌赋,如何为我所用?这样的问题范围比较大,不好回答。这里只是对作文而言。
有一天,一个小伙伴说:“写来写去,就那么些事,就那么些感受,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新意,早就烦了。”
是啊,单就中国来说,文学史那么长,有那么多文学家,那么多作品,人世间的事和情感,也许都被书写和表达差不多了吧。如此,该怎么办呢?
当时我对那个小伙伴说:“既然你所知道的那些事和感受,你写得腻了,烦了,那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写别人的事情和感受,比如读书得来的。也可以拿来引用、化用,改造、重新组合,写出新的东西来。”
小伙伴说:“老师,你是说让我们抄吗?”
我笑说:“当然不是。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就像小时候我们学走路,学说话等。
别人的事情和感受被记录下来为我们所知,肯定有其原有的一种形式,而我们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和表达习惯记录下来,就有了一种属于我们的、新的形式,这就是新意和创造。
或者,反过来,我们现有的某些事情和感受,假如借用了别人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新意和创造。”
这样说,就简单多了,但对小伙伴来说可能会抽象。下面就给出一些自己的经验为例子,给大家提供一种角度,对青邱国的那帮弟子也算有个交代。
一、歌曲(歌词)化为散文、宋词
歌曲《丁香花》,词:唐磊
原词如下: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的走来
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城市间多少烦恼,从此不必再牵挂
日子里栽瞒丁香花 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
我在这里陪着她 一生一世保护她
㈠歌曲(歌词)化为短文(散文或诗歌)
暖风吹过的季节
天空飘过丁香雨
山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
从此,孩子们的生命不再像生长他们的土地一样贫瘠
丁香花开,丁香花落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
病魔把无情的双手伸向了她
终于,在那个落寞的秋季
秋风又起,秋风带走了落叶,也带走了她的笑脸
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天空中
却再也换不回那熟悉的身影……
——歌曲《丁香花》mv的开头旁白
㈡歌曲(歌词)化为宋词形式
杨柳风,丁香雨。翩跹而来岂止美,春风叩心扉。 子规啼,萱草枯。香消玉殒花欲咽,心是丁香结。
——本人拙作《丁香结》
二、用故事演绎宋词,化用宋词意境为小说场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改成小说、故事形式:
告诉你,我是鬼。确切地说,是一不愿投胎做人的荒魂。
我喜欢唱歌,有一个词“鬼哭狼嚎”大概就是形容我的歌声之美妙的。当然,鬼唱的歌一般人是听不懂的,即使有那么几个,定力不够便一命呜呼,做了我忠实的“鬼粉丝”;能听懂又有足够定力的人,便可称得上人杰了。
一又是一个暮春的黄昏,夕阳的余晖透过杨柳依依,投在汴河中的荷叶上。飘漾在荷叶间,幽然地唱着自己的歌,期盼着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暮色渐深,天边的孤星似乎也被我唱流泪了,而越发璀璨。
“喂!喂!…”
怪了。我诧异:这么晚了,怎么还有人在这荷塘里?而且听起来好像还是一个女孩子。
“喂!不用找了!我就在你身后。”
我更诧异了,她在和我说话。我狐疑地回头。
一叶扁舟上,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孩:十四五岁,素手撑一支长篙,身子微倾依着长篙,一身水绿衣裳风中摇曳;头上的发髻蓬松着歪在一边,后面的发丝束成一束落在背后;脸色微醺,眼神朦胧妩媚,正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喂,本小姐在问你话呢?”
也许距离有些近,那女孩秀口一吐,居然一缕酒香,和着一种莫名的丝丝清香,一起袭向我:只感觉我虚无的身体,此刻更加虚无漂渺了…
我定了定神,问女孩是否是在和我说话。
“废话!不是和你说话,难道是在和鬼说话?”女孩秀眼一挑,随即又想到了什么,醉痴的神情,柳腰一颤,险些跌倒,“哦,对,呵呵…你就是鬼啊…”
我惊异不已,她居然,知道我是鬼。
“你的歌…听起来…还…还不错嘛!”
女孩雍懒地,不紧不慢地说着,朦胧的眼睛里浅浅的笑意,一只纤手支着翠绿的竹竿,身子却不由自主地摇摇晃晃起来,贪酒的少女,似醉非醉。
我非常高兴,因为她能听懂我的歌。女孩看见我笑了,也笑着,柳腰月容轻轻摇漾,就如这清风飘过荷塘,绿风红霞,我只听见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只看见莲萼般的脸颊。
“铛…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已经一更天了。
女孩说了声:“要回家了…再见…”
然后,右手竹竿在水中一撑,小舟便轻轻划向远方,渐渐消失在水雾迷蒙中了。轻舟划过,栖息在荷叶间的鸥鹭不时地被惊起,扑扑翅膀,稀疏的几声低鸣,接着,隐约地似乎还听到女孩清脆的笑声了,然后,一切又归于宁静…
我久久沉醉在那笑声、笑魇的回忆里不愿醒来,恍惚间,如同一场梦……
——本人拙作《鬼公子》选段
选段部分的情节和场景,很大程度就是李清照《如梦令》里描绘的。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里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作参考。
边“抄”边阅,如此“抄阅”,说不定就超越了。
附上一道当时的“作业”,诸位感兴趣的也可以尝试一下:
以柳宗元《江雪》的古诗意境,描写或塑造一个世外高人,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是纯人物描写等。
一家之言,仅供笑谈。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集《狐言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