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智慧&心灵抚慰佛、儒、道专题莲心彗眸

心观《道德经》(76)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10人  明空如月_QD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对于不信因果、不明大道之人,首先需要做的是使其明白因果之理、生死之道,而不是以语言暴力、精神恐怖的方式对待之。特别是那些对于死亡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希望通过死亡的恐惧使其改变其言行是没有作用的。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只有使其明白了因果之理、生死之道,才能使其生起对死亡的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才能得以自律。自觉地持守戒律,及时地反省错误,时刻警觉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于道德规范,一旦发生出格的言行,自己就能及时地警醒自己并立即改正,正所谓[已生之恶令断除,未生之恶令不生,未生之善令得生,已生之善令增长],长此以往,则自然觉照清明,道心坚定,私欲妄心又怎么敢逞强作乱呢?

常有司杀者杀。天地大道是永恒的“司杀者“,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没人任何人可以代替大道行使“司杀者“的“杀伐“职能,相比于大道而言,渺小的人类生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认识、善恶标准去代替大道行使杀伐之道,就像一个不懂使用斧头的人逞强使用斧头砍东西一样,很难避免其手被斧头所伤。

对于观心修行者而言,应效法大道之善,天地之德,慈心面对万物,既不执着于万物,也不去伤害万物。万物各循其道,各具其因,各有其缘,各得其果。修行者善于因势利导,善于抑恶扬善,善于疏解转化,善于以智慧而方便成就之。一切生命,一切事物,其本性皆为空性,善恶皆有其缘,善于转化因缘,则恶可息,善可生。老子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以德善为善,是为上善,是为至善......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