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散文读书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7人  五味馅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人,就去读他的文字,只要不是刻意伪装,或者就算可以伪装,也总能在文字里看到他的思想,还原他的模样。

深以为然。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作者别山举水(本名黄亚洲),一位依大别山傍举水河而生的人。

看别山举水老师的文章有段时间了,关注了他的公众号,经常能读到新鲜出炉的文章。

年前他出了书,于是买来看。

实话说,刚开始有些看不懂。纸上的每个字都认识,连成一句句话,却变得陌生,满眼的文字像雾里花水中月,如何看都不能真切。

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我在文字方面的领悟能力确实还比较低,不能得全部要领。

二是在篇章的安排上,前半部分多是抒情散文,基于作者所见所得表达内心感受,抒发个人情感。手法上多用象征、拟人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语言朦胧而诗意。

我是急性子,总耐不住一字一句地品读,喜欢迅速浏览,囫囵吞枣。如此,文章看不明白也就可以理解了。

好在随着文章的后移,读起来容易了些。并非我理解能力提高了,而是因为后半部分的文章大都是叙事或记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尤其是提到作者家人以及故乡旧物,小时候生活场景的文章,理解起来便丝毫不费力了。

从文字里,可以感知到别山举水老师在乡土散文方面成就突出,他观察力很强,敏锐而细心,善于捕捉一些不易觉察的事物和细节,这一点在他的文字里体现得尤其突出。无论抒情还是记叙,回忆还是即时,他写出来的文字总是那么细腻生动,画面感极强,让读者忍不住跟随文字的脚步,感受作者的喜或忧,期盼或失落,坚守或迷茫。

我想象:

十几岁的少年背起行囊和理想,踏上陌生的土地,忐忑的心情,究竟怎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因为出生在穷乡僻壤,因为高考的一个插曲,他的人生偏离了预设轨道,走向了未知。

没有技术,没有学历,只能挣扎在社会底层,内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煎熬。

从故乡到异乡,从熟悉的家园到陌生的城市,一路跌跌撞撞,起起落落。

身体的劳累或许可以让人麻木,精神上的却不会。怀揣家人的不舍和期望,也曾满腔热血和激情,发誓不混出模样,绝不还乡。

但一日一日重复单调的辛苦劳动,让少年慢慢觉醒:没有目标的踌躇满志,单靠一身的血气方刚,实在无法让梦想成真。就像攥紧了拳头,用力挥出去,却打了空。

于是幡然醒悟,一切都是枉然,一切都是虚妄,唯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看到曙光。

曾犹豫,曾徘徊,曾彷徨,曾迷茫,夜深人静,扪心自问,关于文字,到底要不要继续?

千里之外的故乡遥遥相望,心灵的故乡却无处安放。那就索性把它交给文字吧,心灵有了故乡,文字才能有力量。

不管是随波逐流中的幡然觉醒,还是悬崖边上的勒马驻足,文字都能让人在痛苦中感到一丝慰藉,在无望中感受一点希望,就像无尽黑暗中小小的萤火虫,也能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动。

蚊虫的叮咬,别人的嘲讽,身体的劳累在文字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且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社会的人情冷暖统统诉诸笔端,仿佛写下来就有了不一样。

到底哪里不一样呢?

我想,是心境不再相同。

同样的做工环境,不像别人一样牢骚满腹脏话狂出,而是淡然看待安然处之。以悲悯之心去看,人人都有难处,人心本善良,怎奈力不从心而已。

遇到挫折和伤痛,哪怕伤筋动骨,也绝不哭爹喊娘。以坚强面对,咬咬牙,实在不行,再咬狠些,无论如何,坚信一切苦痛都会过去,苦难不会让人屈服,只会让意志更加坚强。

因为有爱,因为有思,手中的笔始终不曾停下。原本救赎心灵的文字,也越来越有了灵性。它带来了名,带来了利,带来了面包,带来了机会。

若是旁人,也许会停下来歇一歇。可当一个人与已经文字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怎么会因外界的种种与最亲近的伙伴分离呢?本心从不曾变,缘分自然不会阻断,虽称不上圆满,却也足够让人惊叹。

犹如本书名字,人生处处,总有意想不到的事,如同黑夜独行,孤苦无依,唯有依靠自己。顺从本心,向善向上,一路跋涉,总有一天会走到黑暗的尽头,迎来光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