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

家里蹲、游戏成瘾?关于中国现代社会教育的思考——读《浮萍男孩》有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Ginicat

现代社会,不光是男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有了相似的令人担忧的行为习惯。他们不愿意好好学习,成人之后不愿意走上社会承担工作的责任,整天待在家中成为啃老一族,最喜欢的娱乐是打网游。

《浮萍男孩》这本书专门针对这些现象对美国的男孩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善这些行为的建议。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社会环境和美国的社会环境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但是这本书里的很多思想观念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自己在大学里工作,我想根据《浮萍男孩》这本书中的分析结合我观察到的中国高校的教育实际来谈谈我对现代中国教育的思考。

01 青年变成家里蹲的形成原因和可行的解决方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上大学已经差不多要变成义务教育中的一环了。没上过大学的人在这个社会中非常难以生存,可以说,好学历变成了好工作的一块敲门砖。正如《浮萍男孩》第六章里写的一样,青年潜意识中认为蓝领工作是不够体面的,认为白领的工作才是一份体面正当的工作,而这个社会中白领的工作已经趋近于饱和,大量需要人力的实际上还是蓝领的工作。

于是被父母所逼迫一定要做一份体面工作的青年们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先是努力高考,然后努力考研,为的就是毕业之后能做上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

有很多青年认为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待,于是直接自暴自弃做起了家里蹲。中国的家里蹲一族和日本的御宅族差不多,对自己的不能走上社会也有一定的负罪心理,不像书中描述的美国的“赖家王老五”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这个社会的教育体制和父母不合实际的期许还是像两座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这些青年的肩头,让他们无可慰藉。

可行的解决方法可以借鉴书中提倡的社群观念,鼓励这些青年走出家门和更多的人交流,也可以给他们找一些身边负责任又阳光的人做榜样,让他们不那么排斥这个社会,愿意服务于他人,从而走上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

高校也需要和社会接轨,不能只培养出来一批除了应试之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也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从“Kenntnis”转变为“Wissenschaft”,不能只教给学生死的书本知识,要让他们明白工作究竟是什么,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人究竟需要哪些素质。

02 青少年电子游戏成瘾的形成原因和可行的解决方法

现代社会,抑郁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似乎很多青少年都会不知不觉患上抑郁的心病。我这里谈的不是“抑郁症”,这是一种需要吃药的病,我谈的是“抑郁”,心理不平衡的心病。

由于网络的发展,我们能从网上看到各种各样人们的生活。但是网络有个特点,它会美化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反映不了这个人所处真实世界的缺陷。这使得很多人看到别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之后会产生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的错觉,从而陷入一种不可解的心理不平衡的情绪中。

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完美的。玩家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即可升级,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和装备,和女生约会,并且过上梦幻般的生活。这就使得很多在现实中不如意的人沉溺于电子游戏的乌托邦中并上瘾走不出来了。

为什么现实这么不完美这么累我还必须和它抗争呢?有时候在现实中努力也是没有结果的,考试还是会失败,工作还是不给涨薪,这就更加突显出只要努力即可成功的电子游戏世界的魅力了。

沉溺于一个虚拟世界是错误的吗?《浮萍男孩》的作者的答案是,是的。我的答案也和他一样。因为长期沉溺于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人的身心有潜移默化的毒害作用,它能让人变得不再关心现实中的人事物,从而失去在现实中生存的能力,还可能演变成一个反社会份子。

可行的解决方法可以借鉴书中的观念,给这些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在现实中找一个打拼的动机,比如让他们多多参加适合自己的竞赛,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或者让他们改善自己的社交关系,多交几个朋友,甚至去谈恋爱,找到可以陪自己在现实中一起前行的伙伴。

我认为高校应该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鼓励兴趣小组参加各种竞赛提升自己的水平,我认为日本的高校这一点就做的很好,完全可以借鉴过来。

总结

教育是中国人最重视也是最关心的话题,但现在中国的教育已经太偏重于应试并且太脱离实际了。我一直认为高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积极向上的人才。《浮萍男孩》这本书的作者根据他观察到的美国的社会现象反思了美国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读完这本书之后是不是也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反思一下中国的教育呢?我觉得家长们也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而不是一个劲的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希望《浮萍男孩》这本书的引进可以给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的家长带来一些启发和反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