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好好学习》Part1
经过昨天六哥领读竟对读书有了些别样的期待,今天领读的是《好好学习》的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再正式进入第一章阅读前先对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总结。
1,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能够改变行动的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我们日常看到的各种新闻,朋友圈转发的文章,喜马拉雅听的音频等等都是信息,但这些信息并未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它们还称不上知识。只有将这些信息内化进而改变自身思考方式或做事方式才表示我们学习了知识,学习知识后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只有不断的试错,不断的运用才能更完成对“知识”更好的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力提升,到这才能说该知识被掌握。
2,什么是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的引入是从一个物理名词——临界质量而来。临界质量是指核爆时所需的裂变材料质量,类比可知临界知识即是能引来知识大爆炸产生惊人威力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会裂变呢?当然是那些最底层基本规律,万事万物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只有懂得了这些知识,才能对事物九九归一做到“少即是多”。
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
懂得了这两个概念就可以轻松的进入第一章的阅读了,首先献上我阅读后的思维导图。
本章内容层层递进,既然知道知识的定义,那么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常讲的拼知识拼的到底是什么呢?书中指出从近30年的发展来看,知识竞争力经过了:以量取胜,以速度取胜,和以深度取胜的三个状态,正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可以快速的获取海量知识,知识深度则成了一个重要的衡量维度。
因此自然而然引出如何提高认知深度?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给出了三方面指导,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提升认知深度进行了阐述,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依托科学,判断结论的可行性。显然又一次将问题归根到——临界知识范畴内。
接着作者以一位90后营销公众号达人示例提出: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习层次上不去?在这里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众所周知20%的知识远比80%的知识更有用,但我们大多数人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那80%无关紧要的知识上,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技术效率”,而真正有用的20%即“认知效率”却时常被大家所忽视。这节中作者是这么解释两种效率的:
1,技术效率:针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认知。
2,认知效率: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底层规律,促使人们认清问题本质。
可以看出认知效率最终同样归为临界知识范畴。
基于上述效率偏差,更进一步提出:哪些知识值得学习?于是归纳出一生中需要学习的三个能力级别: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
所谓执行能力就是每天用到的能力,比如:时间管理,沟通谈判等。而专业能力是指通过跨学科思考,全方位出击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结构能力作者直接了当指出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规律,做到学习游刃有余。
至此第一章内容完结,不难看出最终落点都归结到了增加临界知识,难怪作者从书本开始强调临界知识的重要性。
在领读结束后六哥布置了一个小作业,对自己当下所拥有的能力分类整理。通过梳理发现自己所掌握的能力寥寥无几,于是很不要脸的将在学的部分一并加了进去,形成了下图。
继续期待明天的阅读,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