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翻译简书好时光英语学习

如何学好一门外语?

2018-07-16  本文已影响72人  5ff670505d9c
如何学好一门外语?

图:刚去的童话般的羊角村(荷兰语:Giethoorn)有机会大家一定要来看看哦

因为自己的生活选择,今年年初我进入了一个非母语的环境--德国,面对自己蹩脚的英文和从零开始的德语,陷入了对语言学习的思考。

对于我本人来说,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对于80后应该都是这个时候开始,现在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双语教育了,时代发展之快!),一直到校园生涯的结束,都在学习英语。如果你告诉一个外国人,对方肯定会觉得:学了至少十年了,你的英文应该很好,能交流的!但是!绝大多数真是开不了口说不成句,即哑巴英语。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估计能列举出很多原因,教育基础不好,没有英语环境,在国内也用不到,自己想学就是学不好,等等,从客观到主观,大家总能显而易见地看到很多问题。但是我想说,这些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最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而对于一个想要发展自我的每一个人来说,真的很有必要去好好掌握一门外语,因为那是你完善自身思维,突破思维定式的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我在出来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因为喜欢交朋友,认识了一些外国朋友,加上自己想看世界的梦想,从12年起,一直在持续地学习,这期间自学过,去过学校,听过网课,有每周一聊的语伴,等等。但是即使那样,我还是没有能在出来前,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包括到这边4个月后,口语也只是进步微小,离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流利,还差很远。所以,我就陷入了深深的苦恼,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之后,我就开始从根上分析问题,这也是这几年自己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一个好的思考习惯吧。我分析了自己这些年的学习成长经历,不只是英语学习,包括各个方面的学习。从小到大,在学校一直是中上游的样子--不好不坏,这也就部分代表了自己的努力和用功--不少不多,而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似乎又一直不甘心如此。我发现,从自己的中学时期一直到工作以后好几年的日记里,记录的大部分都是在自责于自己:为什么没有学好、做好?你需要做好的,等等。这就像是一个大魔咒,这些年一些紧紧套在我的头上,就像自己内心很害怕的那句妈妈无意说过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那样,也许这句话就是我的心理阴影,潜意识在默默地影响着我的各种发挥。

所以我要从根上打破这种状态。从思考这个问题开始:为什么一个想要做好的人,却始终做不到呢?

从我开始具备思考能力开始,也就是有心事开始,自己就自动自发地在启动着一种矛盾式自虐式的思维模式:对抗着实际的情况,和真实的自己拧着干,长期处在一种表面式的自我责怪之中;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害怕去面对,害怕失败之后的丢脸,害怕周围所有人的眼光和评价,包括自己的自我认可,具体的思维是这样运作的:与其失败后丢脸,不如一开始就不好好做,即使失败,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我知道我就是因为没有用功呀!从而得到表面上的心理安慰。长此以往,这种思维模式就深深地在你的大脑神经中烙上了烙印,生活中的事情,基本都是在这种无意识的模式下进行的,潜意识的不想真的用功、不选择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因为失败是有充分理由的;而明意识上却是自责,让自己一直处在觉得自己做任何事都很差的一种自我认知中。让自己想用功但是却并不会真的用功,只是表面上装一装,喊几句好听的口号,摆几个架势而已,那样就会有一种美好的错觉:认为自己很厉害、很牛了,接着失败之后,自己潜意识会觉得:我不差的,我本该很厉害的,只是因为我没有真的用功;而明意识就会开始自责,为什么你不好好用功,你怎么那么差劲呢,你自己都想到了,怎么就是做不到呢?而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你的潜意识里的自我认知,所以会影响你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是真用功,还是假用功。所以,对于我来说,很多事情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己的最好,那就是并没有真用功。而我只有从底层的自我认知的调整开始,才能有一个真正“走心”的决定。

从这个思考角度,我开始调整我的思维模式,而改变永远不晚。对于语言学习,我内心是喜欢的,我必须要真实地面对自己,勇敢地面对的自己的内心,我就是要真的用功,给自己计划,就算那之后,我依然失败,但是也不要害怕,因为别人并不在乎你的成败,只有你自己在乎,而就算你在乎的失败,也是一件好的事情,我会明白原来自己真的没有那么中意这件事,这个真的不属于我的类型,并且放弃一件不成功的事情也不会影响我未来另一个人生选择的成败。一定要记得,你永远有其他选择。但是,但是,但是,你必须要向死而生,拿出自己的全部去面对这件事之后,再盖棺定论。

写到这里,我想起在自己近几年的学习成长中一位对我影响很深的女性-Susan,我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mentor。她很优秀,而这些优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我就不再这里说了,想关注的她了解她的,可以留言,我给推荐)。她分享过她自己学生时代的英语学习,就是凭着一股热爱(在我眼中,热爱就是对自己的真实坦诚),把自己努力到极致,最终这个技能成就了她很多(她英语很棒,全额奖学金留美MBA),我想她以前的努力收获的远不止一门语言,更是思维的一种拓展!

但是,向死而生,极致努力,并不是盲目努力!而是带理性思考地去做事。就像Susan,她就是一个很善于理性思考的女性。

每个人在学习中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的语言学习来说,我思考点在于:我往往听不太懂别人说的,即使我爱说,能表达,我也不能很好沟通,因为理解不全面。而正是我的执拗性格、爱说不太听的底层意识,限制了我的大脑对于别的信息的输入!我是一个爱表达的人,做很多事情容易先入为主,听不太进去别人说的东西,喜欢站在自己的已知上去“学”东西,而实际上,我总是在原地打转,除非遇到和自己的已知相差不远的信息,大脑能简单理解的,才能学到一点点,但是对于和你的已知相差很多的东西,你如果还是在用你的低阶的认知模式去理解和学习,那么只能是学而不得法,最终慢慢逼自己放弃,这就正是像一门新语言的学习。语言不同,其实也代表着一种沟通和思考模式的不同,这么大的不同,你却还要站在你的原始认知层面去学习,终究是对牛弹琴。

思考到这些,我就开始尝试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刻意去清空自己的一些原始的根深蒂固的想法,把语言真的当成沟通的工具,而沟通最终要落到一件事,一个东西上,你要想着生活中的事儿。举个例子,当你学习“apple”时,你脑海里要浮现的是“那个好吃的健康的红红的水果”,而不应该浮现的是两个字“苹果”!大家估计都知道这个例子,这个真的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对于我来说,哈哈。同时,在听的时候,让内心去听,去感受,周围的人在说什么,每天发生了什么,去获得新的信息,而不是你自己脑海里想着你认为别人会告诉你的事情,如果那样的话,你只会耳朵里听着BBC NEWS里的媒体观点,而心里却想着最近你很关注的中美贸易大战中你的观点,你的态度,你的立场,所以你跟不上,你听不懂。

解决了自己能摄入信息的问题,就是能沟通的问题后,就是自己的完美度了。想做做好,尽量走向完美,没有其他办法,就要凭借: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的积累正是我的问题,之所以容易进入“放弃-开始-放弃-开始”的无限死循环,是因为自己太急于求成的心态(急于求成的心态,其实和我爱表达、爱分享、爱显摆自己的那些已知有很大的关系,知道自己知道很多东西,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很多东西!!这种认知层次需要提升)。要改掉这个问题,就要和自己和解,站位再高一些,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时刻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缓和自己的急于求成,而用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来达成时间的积累,所谓水到渠成。

对于大家来说,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能从底层上影响自己行为的方法,去打破你自己的“魔咒”。

具体的英语学习方法,或者其他语言的学习,各种渠道、各种有效的方法,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的,不管书籍还是网络上,真的有是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思考自己,了解自己,打破束缚你的底层思维模式,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法。

好了,到这里,我要重新诠释一下一直以来悄悄给我带来心理阴影的那句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心”永远都可以比天高,但是“命”不一定比纸薄,因为你不一定喜欢这个“命”。所以,我们必须向死而生地去活一次,才能知道,这个命,你是要还是不要!


这个不止是我语言学习的态度,也是我的人生态度!

掌握一门语言,自由地穿梭在文明世界,这感觉不要太好!Anyway,我要向死而生地去活一次我的“语言命”,那你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