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伊藤先生》——中国式养老之痛
剧情简介:
故事很简单,34岁的山中彩(上野树里饰)与大自己20岁的男友伊藤先生(中川雅也饰)同居,一天彩的父亲(藤龙也饰)突然闯入两人同居的公寓。于是,三个人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争吵、妥协、离别,追寻,总有一个人打破你的固执,对你温柔以待。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生,却都能被同一个温柔融化,对彩和父亲而言,这个温柔的黏合剂就是伊藤先生。
山中彩:
伊藤是一个怪人,我总以为像他这样的怪人,我永远不会理解,也永远不和他有交集。直到,和他喝了一次酒,又喝了一次,就这样,我们住在一起了。
父亲也是一个怪人,他固执,非常固执,脾气还臭,是个顽固又性格古怪的老头。我的大嫂理理子这个出场自带bgm的女人,一见到父亲甚至会呕吐。
父亲75岁,曾经是小学老师。在大哥家住不下去以后,招呼也不打就跑来了我家。吐槽吃猪排饭的酱汁,吐槽油腻的餐饭,却说:“晚饭就是要一起吃。”
父亲很神秘,伊藤也很神秘,但既然选择和伊藤在一起,我就不会问他的过去。而父亲的神秘却深深勾起了我的好奇,他在这里没有一个熟人,白天却总是不在家,直到晚上才回来。
我很好奇,就跟踪了他。他很无聊,一直在路上走,走,走,然后去便利店,盯着勺子发呆,独自坐在公园的角落里吃便当,然后一直走,走,走……傍晚,他走累了,坐在石凳上看着、听着;天渐渐黑起来,他还是坐在那里,一个人坐在那里,坐着,听着,看着,别人家的欢笑与灯火……而我,就一直站在他身后,这一刻,我才发现父亲的孤独:儿子儿媳不喜欢他,女儿也不喜欢他,他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没有朋友,没有依靠,孤独,无助,却自尊要强地不需要怜悯。
他说:“买柿子多浪费,去摘不就得了”
父亲的记忆里,永远有一棵柿子树,那棵柿子树,就是他的故乡,他记忆里最牵绊最忘不掉的故乡。
一次误会后,父亲离家出走,歪歪斜斜的字,留在便签条上。父亲走了,我应该开心,终于可以回归二人世界,可他这一走,却令我心神不宁。
是伊藤,是伊藤找到了父亲,他是一个神奇的男人,居然还有警察局的朋友。父亲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乡下一间20多年无人居住的宅院。
倔强的臭老头不愿意跟我们回东京,直到,一场电闪雷鸣,毁了他最心底的两样东西——柿子树,一个纸箱子,纸箱里装满了铁勺子。
父亲:
树被烧了,老宅也被烧为灰烬,勺子也在火中付之一炬……
我为孩子们勤勤恳恳付出了40年,到头来,却连老树也不愿要我。既然孩子都有各自的生活,我也不想拖累他们。卖房子的钱还有,加上退休金正好够去养老院的钱。好,真好,那家养老院真好,单间大床,还有卫生间可以洗澡,再也不用别人鄙视与怜悯,再也不用看眼色生活,再也不会,一家人一起吃饭了……
我也有过开心,搬来两周后女儿和伊藤带我去看电影,去买了枇杷树,真的是,这些年最开心的一天……
曾经的学生来看我,终于有人愿意听我讲过去的事,终于能有人听我讲话,终于有人愿意与我聊天,开心到胃口都变好了。
伊藤先生:
彩,你说,你在我和父亲之间难以选择。
我是不会逃避的。
车要开走了,跑,快跑,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是爱你的,只不过他的固执阻碍了他的表达。他不愿意拖累任何人,自己卖了房子去住养老院,他已经失去了妻子,失去了故乡,现在只剩儿女,你和山中洁是他最后的念想。说好了,晚饭要一起吃的。
中国式养老之痛:
在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日本、中国、韩国等东亚社会,尤其在日本很容易出现类似这种讨人嫌的“顽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时,他基本都不在场,忙于工作,为家人的生计而奔波,与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几乎为负。老了后,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难以自理,一退休在儿女眼中几乎成了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废物”;在与子女交流中,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让很多年轻人难以接受。
进而衍生出中国式养老难的问题,因为曾经是最幸福的孩子,如今却要成为最受苦的大人,“房奴”、“车奴”、“孩奴”的重重压力已经折磨得“80后”们喘不过气来,老人们不忍心让他们再背负上新的压力—“养老奴”;于是,老人们顶着世俗压力,退而求其次打算去住养老机构,但又面临着“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养老院住不起”的现实;最后,老人们只能寻求社会帮助,但养老机制不完备、社会保险不完善、微薄的养老金又杯水车薪⋯⋯在暮色中,老人们这样感叹:这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人老了,还老无所依。
一项调查得出,有7成“80后”坦言没有能力养老。养老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残酷过。小编仅仅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大家认清以后会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的养老问题。我们可以物质不富裕,但请陪伴、请乖巧。你曾豪言把最长情的陪伴给了伴侣,那父母呢?
这是一个最生活、最日常的故事。
同样,也是你和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