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记01|朱元璋由废中书到内阁到宦官

2018-04-28  本文已影响178人  一道
读史杂记01|朱元璋由废中书到内阁到宦官

自从1368年正月初四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朱元璋对出生入死大半生才争夺来的皇权始终放心不下。或许正因为得之不易,所以才倍加珍惜,既不许别人肆意染指,也不许别人荼毒污染,据他自己所说,他执政三十年,是夙兴夜寐,“如履薄冰,心胆为之不宁”的三十年,某些时候,已经近乎神经质,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这种“丧心病狂”多次发作,最为后人所知的,则是洪武年间著名的四大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四件大案又堪称朱元璋保护皇权的四大杰作。

简而言之,空印案及郭桓案算是对政权纯洁性的守护,而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太子朱标二十五年已死)则是对文弱皇长孙的“拔刺”行动。这些大案虽然也很轰动,但毕竟只是洪武一朝的政治地震,对后世的余波并不算十分剧烈。真正对明朝历史影响比较大的,则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因为正是借胡惟庸及李善长等人的30000颗人头,朱元璋废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和中书省,从而再次将君主集权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天下事无大小,唯有皇帝一人裁决。

极致的理想是很美的,但现实却是很残酷。因为天下如此之大,近6000万臣民的生活管理,1500多个县的各种事情,别说一个朱元璋,就是十个朱元璋累死也干不完。

朱元璋每天处理的事情究竟有多少?钱穆在《国史大纲》里给了一个例子:洪武十七年9月14到21,在短短八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疏1660件,涉及3391事。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公文报告,为400多件大小事情做出处理意见。这样惨无人道的劳动强度,想都不用想,除了朱元璋之外,他的皇子皇孙们几乎无一人能够胜任。

实际上,就连朱元璋本人也是受不了。因此,在废除了宰相和中书省之后,他仍然要组建自己的办事人员,这些类似于后世私人秘书或者智囊团的人就是著名的大学士,而这个秘书班子即为后来的内阁。

朱元璋设立内阁的初衷绝不是放权,只是让他们办事,包括整理奏疏,写好处理意见(票拟)拿给皇帝过目,如果皇帝同意,就用朱色御笔批示可否(批红)。某种意义上说,批红的皇帝更像一个盖戳机。而内阁则是介于皇帝与外朝之间的内廷。

然而,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里,官员权力的大小并不仅仅是官阶所能标价的,因为官阶所标明的权力属于“市值”,而“实际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与皇帝的距离决定的。这些内阁里的大学生虽然官阶不高,但因为与皇帝朝夕在侧,日亲日近,实际权利和地位绝非一个“五品官”阶所能容纳,后来果然慢慢变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如果说改变,也只是名字从令皇帝敏感的宰相换成了阁老而已。

如上所说,在这些得力的阁老的帮助下,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如果皇帝实在不符责任的话,仅仅当个盖戳机(批红)也还可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后世许多皇帝别说亲自批阅奏疏,就连机械的批红都懒得做了。何况,本来充当皇帝-外廷桥梁的内阁,如今更多的成了外廷的代表。如此以来,皇帝只好舍大学士的内阁再造另一种内阁。

问题,值得信任又听话的人从哪里来呢?在皇帝身边,除了女人,就是太监。女人是负责生育的,历来不许(名义上)对政事指手画脚。何况,在朱元璋在“不许子孙改一字”的《皇明祖训》里,曾明明白白地立下了规矩,不许后妃(几乎无法避免的外戚)干政。祖训面前,后妃是靠不住了,那就只好找太监。

当然,这也违背了朱元璋的祖训,因为据《明史纪事本末》所言,朱元璋生前曾为宦官立下两条禁令:一曰内臣不许干政,否则处死。二曰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也许在朱元璋的规划里,这些太监只是皇宫里的仆人,除了服务皇帝和后妃,最多就是在皇宫里帮忙种菜,酿酒,造醋,染布等维持皇帝一家的吃穿用度。而这些主要是体力劳动,根本不需要读书识字,人一读书识字难免有各种奸诈的想法。(朱元璋这种对读书人的爱恨交加的情绪跟他的经验是分不开的,用着提心吊胆,不用寸步难行。)

但后来的儿孙不争气,内阁又慢慢“变节”,皇帝们也顾不得朱元璋的祖训了。第一个不听话的,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他不仅用了宦官,而且大用特用,《明史.宦官传》中说:明世宦官出使、专政、监军、分镇、刺臣民隐私诸大权,皆自永乐始。至少对朱棣来讲,宦官的作用还有一个没有说,那就是帮他夺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在时,一切还能压得住,朱棣死后,这些被朱棣囚在笼子里的异形权力兽就纷纷出笼,在明朝的天空下投下了蔽云遮日的阵阵暗影。

朱棣虽然是始作俑者,但后世也不乏推波助澜者,比如朱棣的孙子明宣宗。

1429年,宣宗皇帝在皇宫里开了一个特殊的大学堂(内书堂),老师是大学士(类似今天的社科院院士吧,要知道翰林院里不是状元就是榜眼或探花,从庶吉士到编修、检讨,到侍读、侍讲学士,到大学士,评级升迁还是很难的),200-300名学生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小太监,课本除了《千字文》、《百家姓》之外,还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儒家经典四书。

祖宗朱元璋所谓的宦官不许干政,干政处死以及不许读书识字的规矩,就这样被后来的不肖子孙“视如无睹”了。尽管朱元璋这部写了六年,七易其稿,一直到晚年还在补充修改并要子孙们“朝夕观览”的煌煌家法,就“大字揭于西庑”,但再大的字,也传不进主动闭上的眼睛里,更何况,朱元璋死后,他劳身焦思所设计的理想世界一天一天开始崩溃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