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林散之的字,有“线条”无结构》典型的名人瞎说
2020-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归一堂
文/新野人
陈传席艺评家,最近撰文《林散之的字,有“线条”无“结构》
评林散之书法,言林老结字不好,说得有些道理,但有偏激偏好之嫌,只能算是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书法的结字不同于绘画的造型,书法艺术最接近音乐,它是无声之音乐。古人言,高书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就是否定书法传统实用中的结字的重要性,不是不要结构,不能过分过分解字的结构。点画,气韵、血脉,笔法、墨法、章法才是书法的核心,特别是笔法。
赵孟頫很重结字,太看重二王字的结构,导致其创造创新能力不足,只能算是二王笔法结字的传承者(行书),好在赵孟頫很大智,楷书开创了自家结字特点,不然历史也不会记载赵子昂。书法明眼人都看得出,赵孟頫远不及他的前人“苏东坡、米黼、黄庭坚。赵也曾说过:“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可见结字在书法的四个基本法(笔法、章法、墨法结构)中的次要又次要的作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书家结字特征和审美思想。
如颜真卿的端庄宽雄壮,褚遂良的瘦劲飘逸,苏东坡的扁厚浑穆,黄庭坚的中宫收紧放射无限,米芾的欹侧和奇崛结字……当然林散之老的结字有林氏结字特征,而且结字特点很强烈,让人一看便知是林散之之书,这正是林散老的过人之处,无意于结字乃成林氏结字,无意于笔墨而成为林氏笔墨,正是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的主要原因。陈传席艺评家,是站在传统书法的实用性为主的方面,去看林散之先生书法结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想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同。
书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它已彻底脱了几千年的实用为主的角色,已转化成为纯艺术欣赏,断然不能以自己固有的思维观念去评判书法的优劣,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观看待书法。至于陈文说江苏人很多题招牌的,愿意找尉天池题匾额,也不愿意找林散之题,原因是林散之题的结构不好看?纯属个人谬断,林和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做为专业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应该很清楚,更不应该说出这些外行话,又写成文字公开发表就贻笑大方了,真让人怀疑陈传席先生对书法认识的深度、高度广度!
书法是啥?书法最高法是无法 ,无法的结体、无法点画,万法归心法 —— 书,箸也。法,规则也。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和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使用工具,以点画、结构的空间分割,再现书者思想情感的时间和空间艺术。只要不结字不过分夸张,分体解势,在度的范围内,因势生点画,因点画生结构,因结构生字,这才是书法人自然结字本源。陈传席先生以为然否?
名人,大名、名大,特别是名艺人,声也远,最好别轻易公开发谬声,特别是形成文字。否则,误导误害下一代,那就是缺艺德了。
庚子孟秋,新野人随笔于重庆【归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