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为夫家与娘家断绝关系,到底值不值得
对男子来说忠孝难以两全,对于女子来说,如何平衡夫家与娘家的关系,亘古以来也是不小的难题。
面对这件事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盛家老太太,干脆利落的选择站在夫家一头,为了盛氏一族的长久发展,坚决反对家中将庶妹嫁到盛家来,以至于跟家里闹僵了断绝关系。
其实盛老太太这样做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当初她一个勇毅侯府嫡出大小姐,非要嫁给门不当户不对的探花盛老太爷时,就受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追求爱情。
只不过老太太的真情并没有被珍视,新婚没多久老太爷就领回来一个娇滴滴的妾室,有了岳丈一家做依仗,成亲后顺遂的仕途让盛老太爷逐渐膨胀,不仅妻妾成群宠妾灭妻,还想着要盛老太太好生照顾妾室们,营造内宅和睦的景象。
盛老太太之所以放着那些豪门贵族不嫁,就是瞧厌了有爵之家男人的贪花好色,却没想到盛老太爷骨子里也是自己平生深恶痛绝的淫乱,心性硬气的老太太不肯谄媚示弱,夫妻二人逐渐离心,连唯一的嫡子也在妾室手上夭折。
更糟糕的是没过几年,盛老太爷也突然一命呜呼,只留下满屋子的娇娘和一堆烂摊子。
这时的盛老太太还非常年轻,前有盛老太爷无情无义在先,她完全可以凭借殷实的家境出众的才情,重新选择一户好人家安安稳稳地过好后半生,但为了最初的那份情分,老太太再一次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力排众议将庶子盛纮过继膝下,独自撑起了这个伤透了她的心的盛家。
盛老太太这样做,真得值得吗?在她的孙女、好友眼中自然是不值得的。
从卫小娘难产身亡,老太太赶回盛宅与盛纮的一番谈话中,我们很明显能感觉到盛纮言语间夹枪带棍,一会儿说“这个家终究要母亲才打理的顺畅的”,一会儿说“母亲说她好她自然是好”。看起来老太太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但实际上她的处境非常艰难,盛纮这个儿子对她的敬重只不过是表面功夫。
盛老太太为这个没有一丝血缘关系的家穷尽心血,将盛纮培养成朝廷六品大员,又为他争取到父亲配享太庙的王家嫡幼女婚配,可以说仁至义尽,但盛家的人却拿了老太太没有娘家撑腰这一点要除掉她。
康姨母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置盛老太太于死地,以便日后轻而易举接手盛家,大娘子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也心甘情愿做了帮凶。因为老太太不是盛纮的亲生母亲,所以事情败露后这个大老爷想的不是查明真相找出真凶,而是自己在官场上的地位,在京中的名声。
就像康姨母犯了这样滔天的罪过,王老太太还是卖着老脸为她兜着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盛老太太没有为了夫家跟娘家翻脸,那么即使侯爷和夫人已经不在人世,也会有叔叔婶婶宗亲族老来讨说法,绝对不至于让盛明兰一个大着肚子的孙女,单枪匹马为祖母主持公道。
无论哪个年代,都会有许多感情用事的小姑娘,家人一旦不同意自己跟喜欢的男生交往,便赌气私奔甚至跟家人决裂,殊不知两个人离婚的概率比起与家人断绝关系的概率要大得多。
就像《知否》里的四姑娘盛墨兰,虽然因为私会外男把生米煮成熟饭,跟家里上上下下闹翻了天,老爹盛纮也说“到了梁家,你享福也罢,受罪也罢,都是你自己的缘法,日后若是受了委屈,也用不着回来哭”,但成了亲后墨兰再回娘家,爹爹还是一样的疼她。
即便林小娘欺骗了盛纮的感情,辱没了他作为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尊严,但墨兰在饭桌上可怜巴巴地请求把小娘牌位挪到玉清观供奉时,盛纮还是被三言两语就说动,差一点就同意了。当明兰声嘶力竭地控诉林噙霜母女的种种罪行时,盛纮也是极力维护墨兰这个女儿。
反倒是梁六郎知道玉清观与墨兰并非偶遇之后,登时就翻了脸。可是她们夫妻二人本就是半斤八两谁也嫌弃不着谁,墨兰是设计了梁六郎,但梁六郎也是屋里的春珂小娘要生了,才不得不求娶盛家姑娘做正头大娘子,而且成亲后梁六郎左一个小妾右一个外室从不知收敛,闹得满京城里官眷贵妇都把墨兰当笑话看。
所以呀,夫家作为我们后半生赖以生存的根基,同另一半全心全意地经营是应该的,但前半生生活在一起的,那些跟我们流着共同的血液的亲人,也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固执弄丢了。
如同盛明兰在盛家虽然缺衣少食受尽不公平对待,但在为康兆儿一事上束手无策的时候,还是得靠那个自私的爹爹出面挟制康大人,联系宥阳老家妥善安置康兆儿,才免了一桩祸事。
在侯府出事顾廷烨丢官罢爵被流放时,是哥哥盛长柏冒着断送仕途的风险非要出庭作证,在盛明兰垂死病中还要受婆婆那边的差遣时,也是娘家的祖母、爹爹、哥哥帮忙坐镇,赶走了腌臜婆子给明兰留一时清静。
可能顺风顺水的时候感觉不到,但在大灾大难面前,一家人毕竟是一家人,正所谓唇亡齿寒,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或是什么心态,娘家人绝大多数都要比非亲非故的外人更加可靠,这也是盛明兰之所以和盛老爹以及墨兰姐姐摒弃前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