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13

2023-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弦夜光杯

十行采集:第十三课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气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大海那样深。”

2.“佛对大乘菩萨说,假如已经证得了我本来空,人家怎么骂你、侮辱你都无所谓。其实,对修行人来说,人家骂你、侮辱你、折磨你,那是在帮助你早点消灭罪业,早点清净,早点成道,你应该感谢他。”

3.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在一起参禅。

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

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4.“学佛修道要‘严于律己,恕以责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中国人讲道德,结果,往往都以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其实道德是要‘恕以责人’,别人有错要包容,尽量宽恕别人,原谅别人。”

5.佛家有首插秧诗:“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人们常说:进一步鱼死网破,退一步海阔天空。

6.禅语中说:“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人生际遇,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故尽人事而听天命。”

7.佛说:不强求,不妄取,贵在随缘。

佛家说的随缘的真正含义不是放弃个人努力,而是看淡结果,想要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8.胜了就自鸣得意,输了就怨天尤人,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心态失常,让境遇左右自己,就必然会导致行为的变调。

9.“释迦牟尼佛了解了宇宙生命中这个道理,毕竟无主宰,非自然,‘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是它的本体,因缘所起是它的作用,称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10.佛说: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原谅生活中的所有,不在意受到的伤害,是大度与宽容。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莫及的决定的。

一行精华:

“学佛修道要‘严于律己,恕以责人’。”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触动,反思,改变:

学佛的对象,永远只有自己。要修炼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把一切的主语都改成“我”,而不是“你”或“他/她”。

凡事反求诸己,严于律己,恕以责人,不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大大有益于自己的成长,尤其是心理上的。

所谓“随缘”,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其实最关键、最难过的一关是自己。标准只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其实没有丝毫关系。可我们习惯于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又何必呢?

我们待人处事要努力摆脱自我中心,但是人生境界的提升成长,却要努力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求,这也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辩证统一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