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多斯的信仰无需“坚守”
这是一个关于认罪悔改,找到人生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践行人生使命的故事。
很多人说,梅尔.吉普森的新片《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关于坚守信仰的故事,其实并不是。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要摧毁主人公多斯的信仰,最多只是逼他“拿枪”而已。信仰,是整个故事的基调,当然也是多斯力量的源泉。信仰之上,这其实是一个具体的关于认罪悔改,找到人生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践行人生使命的故事。
多斯的信仰无需“坚守”
对于多斯来说,信仰就像呼吸,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是他血脉的一部分,完全无需费力去“坚守”。他需要努力坚守的,是自己曾经决定“不做什么”(不拿枪)的原则,还有“要做什么”的人生使命。
不拿枪,是多斯坚守的原则和信念;救人是多斯坚守的目标和使命。
在兵营里,他坚守了“不拿枪”的原则
事实上,战友们理解多斯有信仰,但不能理解的是能来战场的他竟然不能拿枪,简直是匪夷所思;长官对多斯说,有信仰的士兵不少,但他们都不像他那样不能拿枪。战士们看不惯这个“奇葩”的战友,对他拳脚相加,各种的折磨;长官把这个“不服从命令”的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并威胁他说后果是要么卷铺盖回家,要么坐牢;就连他的未婚妻都劝他稍微妥协一下。这些人,无非都是要让多斯拿枪。可是,极度痛苦的多斯,依然选择了坚守“不拿枪”的原则和信念。当然,最后时刻他的父亲送来了上级长官同意多斯不拿枪上战场的命令,用行动支持了儿子去践行“不拿枪”(不杀人)的原则和要救人的使命。(父子之间也终于因此而和好。)
在战场上,他坚守了“救人”的使命
第一次上钢锯岭时,在日本兵的疯狂进攻下,战友们接连倒下,战场上血肉横飞。长官下令撤退,战斗的激烈和危险程度,显然撤退是明智之举。可是,当多斯随战友退到悬崖边正准备下撤时,他停下了,他痛苦了。因为下撤意味着停止救人,意味着他在危险面前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使命;可是,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生命实在太脆弱,不下撤,又意味着随时会丢掉性命。所以,他问他的神:“你到底要我怎么做?我真的不知道了。” 刚刚问了这个问题的多斯,听到身后有人在呼喊:医务兵,救救我。仿佛听到了回应,多斯转头义无返顾地再次冲进了战场,他要坚守自己救人的使命。于是,那一夜,多斯在战场上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过程:寻找伤员,把伤员带到悬崖边,再用绳索吊到崖底。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的是:让我再救一个,让我再救一个。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救人,救人,救更多的人。于是,那一夜,多斯奇迹般地救了75个人,直至他精疲力竭,被敌人发现并追赶到悬崖边,他才不得不下撤。一般人,在枪林弹雨中能来回一趟一趟地扛出来几个人应该就会累瘫了吧,可是,多斯竟然救出来了75个人,不能不说他如有神助。他坚守了自己的使命,也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
因此,
不拿枪,是多斯坚守的原则和信念;救人是多斯坚守的目标和使命。
那么,多斯为什么要坚守这样的原则和目标呢?
那是因为,
不拿枪,是多斯的认罪悔改;救人,是他在认罪悔改基础之上所找到的人生使命(或者说是救赎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影片在多斯人生的成长阶段,主要讲了两个关于多斯“杀人”的故事:
故事一
儿童时代的多斯与自己的哥哥快乐地玩耍也狠命地打架,在一次打架中他顺手操起身边的一块砖头不假思索地猛拍向哥哥的头部之后,哥哥晕了过去。多斯以为自己杀死了哥哥,他惊呆了,抬眼看到墙上的贴画,贴画上让他触目惊心的正好是那条诫命:不可杀人。多斯的心一下子被恐惧所攫住了,一动也不能动。还好母亲过来善解人意地安慰他说:哥哥没事儿。
故事二
作为一战老兵的多斯父亲内心深受一战创伤,常年酗酒,酒后忍不住殴打多斯母亲。渐渐长大的多斯,为了保护母亲,从父亲手里夺过手枪并用那枪指着父亲的头部。尽管他没有开枪,但是“在心里,我已经杀死他了”。(后来在钢锯岭战场上的第一个夜里,多斯跟战友谈到自己的父亲时这样说。)
正是这两个可怕的人生遭遇,使多斯觉得自己违反了“不可杀人”的诫命。因为圣经说:你有这样的心思意念你就已经犯了罪杀了人。多斯要认罪悔改,于是,他立下心志:此生绝不再拿枪。(尽管后来他为此受尽了部队战友和长官的折磨,他也绝不妥协。)
但这只是多斯的认罪悔改,是他给自己立下的关于人生“不能做什么”的决定;而至于他的人生应该“要做什么”?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使命?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意味着他应该如何才能更深刻地悔改和救赎?这些问题他还并没有答案。确切地说,这时候的多斯还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直到历史性的那一刻的来临。
那一天,多斯正在教堂擦玻璃窗,突然门外有人被汽车撞倒。多斯冲出去,帮忙推开汽车,迅速解下自己的腰带缠紧伤者流血不止的大腿,并快速地将伤者送往医院。在医院,医生得知是多斯给伤者处理的伤口后,对多斯说:你救了他的命。多斯整个人像被过电一般地被这句“你救了他的命”给震撼了,这是多么崇高的意义!他仿佛听到了上天的启示:救人。就是它了!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目标感和意义感之所在!
这就是那个命定的时刻,那个可遇而不 可求的契机:多斯从此确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救人,这成了他人生的使命!
于是,多斯开始努力学习医疗和救护(当然他同时也恋爱了),然后,他参军了。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上战场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敌(杀人),而是为了要救人,他要当医疗兵。同时,他毫不妥协地执行着自己当初的决定和信念:绝不拿枪。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多斯在兵营坚守自己“不拿枪”的认罪悔改;在战场上坚守“救人”的人生使命。
至此,这个故事的脉络已经非常的清晰了:
因为曾经“杀人”,他认罪悔改,所以他决定“不拿枪”,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之。
因为在那个命定的时刻,他明白了自己人生的呼召是“救人”,所以他选择承受自己人的逼迫,只要能让他上战场救人;他也选择面对战争的残酷和危险,留在战场上坚守救人的人生使命。
这就是故事的主旋律:不仅要认罪悔改,还要找到人生的目标,并坚守之。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