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写作的工具及技巧阅读学习

这六个步骤,让你更加有效的阅读

2016-08-10  本文已影响3406人  清单控沙牛

概述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如何更有效的阅读》,基于这个主题,我将给大家分享这些内容:

  1. 如何选书
  2. 如何买书
  3. 如何读书
  4. 如何记录
  5. 如何总结
  6. 如何分享

1. 如何选书

20160513_2.jpeg

关于选书,我认为最大的误区在于盲目的挑选,我倾向于构建自己的读书清单,即将自己想读的书加入到一个清单中,另外,偶尔会进行主题阅读,比如这个月我想看学习关于“互联网”的知识,我就会选几本互联网相关的书,然后在这一个月里,针对这个主题进行阅读。

2. 如何买书

20160513_4.jpg

这里分两种情况:纸质书和电子书。纸质书有着更好的阅读感受,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阅读习惯,但相比纸书,我认为电子书也有很多优点:

  1. 走哪可以带着,一个电子书也就两三百克,随便一本书都不止这个重量。
  2. 做笔记方便,电子书上的笔记,能直接导出到印象笔记进行保存,随时可以看。
  3. 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首先我们说说买纸质书。我一般会在亚马逊买,因为亚马逊的大部分书价格比其他电商网站更便宜。另外提醒一下,亚马逊经常会有优惠活动,比如我曾买过满300减150的书,真的很便宜。

接下来是电子书,这里推荐大家购买一个Kindle设备,轻便好用,入门版558。使用Kindle买书,推荐大家购买正版,阅读体验会好一些。

但现在Kindle的电子书越来越贵,偶尔也会用盗版。对于有Kindle的朋友,我推荐一个公众号“Kindle电子书库”,可以直接在公众号里搜索电子书,并直接推送到你的Kindle设备。

另外,我有一个习惯,会把自己购买的书记录下来,像这样:

20150618_1.jpg

基于这个记录,我做过一个有趣的分析:

购书数量及花费:共购书102本,总花费1080元。
购书形式分析:所购纸质书31本,总花费812元;所购电子书71本,总花费268元。

如此分析,得出比率:

  1. 纸质书占总购书量的30.4%,但花费占总购书金额的75.2%;
  2. 电子书占总购书量的69.6%,但花费占总购书金额的24.8%。

3. 如何读书

20160513_1.png

在读书环节,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更有效的阅读
  2. 如何阅读更多的书

核心在于“事先规划、分散阅读场景”。

3.1 事先规划

事先规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规划,二是纵向规划

3.1.1 横向规划

首先是横向规划,即制定全年的读书计划。

我提倡大家制定针对整年的阅读计划,制定年阅读计划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根据自己今年的个人成长规划,列出希望阅读的书籍,并制定一个数量目标,比如我的目标是阅读24本书。
  2. 制作一份表格,把这些书的名字写上。
  3. 为每一本书建立分类,每个人的分类方式都不一样,而我使用的分类方式是比较笼统的,比如:职业技能、个人提升、经营管理、育儿教育等。

3.1.2 纵向规划

其次,是纵向规划,即针对即将阅读的每一本书,做阅读进度规划。

之所以在每阅读一本书之前都需要做规划,是因为我们遇到过太多次一本书需要阅读数月,或者不了了之的情况。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先别急着阅读正文,花一两分钟的时间,过一遍目录,了解这本书的框架,主要讲述的逻辑是怎样的、一共几章、每一章大概多少内容,如果我要在一周内读完此书,需要如何按天分配进度?

做好这一步,再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3.2 分散阅读场景

要实现高效阅读,你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你的阅读场景进行分类。

例如,我一般的阅读场景分为三类:

  1. 每天1-2小时的固定时间阅读
  2. 乖车、等餐等碎片时间阅读
  3. 开车或长时间步行(我每周有两天时间走路上下班,来回10公里,耗时近两小时)的时候被动接收

针对我的阅读场景,我将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这样划分:

  1. 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用来阅读技能、个人提升等需要做笔记的专业书籍
  2. 碎片时间用来阅读专业性不那么强,甚至是休闲读物的书籍
  3. 开车或长时间步行的时候,使用喜玛拉雅App阅读有意思的书籍,被动接收

通过这样分散阅读场景的方式,现在我的阅读效率基本是这样:

平均每2周读完一本专业书籍;平均每1周读完一本休闲读物;平均每1.5周听完一本有声书,最近都在听《罗辑思维》

另外,阅读时,我会配合番茄工作法,将阅读时间切割成“25+5分钟”的时间片段,配合计时器,每阅读25分钟,休息五钟。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你可以统计出阅读每一本书所花的时间,甚至一个时间段内,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所花的时间。

4. 如何记录

20160422_1.jpg

所谓记录,即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将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勾画下来,并在需要时,写一句简单的评价或想法。

记录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我的记录场景,可以分为阅读纸书和阅读电子书时。

阅读纸书

在阅读纸书时,我会做两件事情:

  1. 将重点勾画出来,有些地方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评语。
  2. 将有勾画或笔记的地方从书的上方进行折页。说到这个方法,很多人会问:这样会不会损坏书?是的,肯定会,但我认为,从书中学习及方便自己以后查找关键信息才是阅读的价值,损坏的书,消耗的只是书原有的价格,价值和价格,你如何选择?另外,这样折的页数如果很多,会导致书最终的厚度超过原书的两倍之多,这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

阅读电子书

阅读电子书的时候就简单多了,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勾画出来即可。

20160420_3.png

我一般不会在阅读电子书时写评语——因为我一般使用Kindle设备阅读,打字体验真是让人抓狂。

在Kindle里,能够直接看到所有画线的地方,很是方便。

在阅读专业书籍时,我一般会在本子上画思维导图,为什么是本子,而不是电脑?因为一边阅读,一边用电脑,很容易分心。

在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把思维导图用电脑再整理出来。

印象笔记 留给你空间.jpg

所有的阅读笔记,我都会记录在印象笔记中,这样随时都可以阅读。

20160420_6.jpg

我做了一张读书记录表,记录了阅读每一本书的起止时间,以及阅读所花的番茄时间等信息。

20160513_5.jpg

5. 如何总结

20160422_7.jpg

对于优秀的书,可不仅仅是保存一份笔记这样简单!还有重要的一环,即总结。

曾在《杠杆阅读术》中看到一个理念,将二八法则运用到读书这件事上,就是:一本书中真正有用的内容只有20%,而我们能从一本书中真正吸收到的知识,最多也只有20%。

如何将所吸收到的知识比例增大,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对书的总结。对于总结,我的方法是:

  1. 先看一遍所保存下来的笔记。
  2. 离开笔记,花1-2个番茄时间回顾书本中的内容,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将整本书的框架列出来,并列出每一章里重要的点,这里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
  3. 翻开书的目录,再进行回想,并和第二步里制作的框架进行对比,完善框架。
  4. 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我所学到的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如何运用。并将思考的结果用文字表现出来。
  5. 将思维导图框架和思考的文字,一并保存到这篇读书笔记中。

6. 如何分享

花几个小时甚至今天的时间阅读一本书,再花几个番茄时间来整理笔记和总结,既然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就一定要更大程度的发挥这些时间的价值,因此,建议大家在每阅读一本书后,再花一个番茄的时间,将读书笔记与大家进行分享。

为什么要分享?

不知在哪看过一句话:愿意分享的人是最高尚的。我很认同,不仅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分享者,更是因为分享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并且,将内容分享出来,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交流过程中会有新的理念吸收。

很多人会想,我辛辛苦苦做的笔记,就让其他人唾手可得,是否太不公平?

我不这样认为,这里不展开多说,但请相信,坚持将你的笔记分享出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语

本文涵盖了从选书到读书、再到写读书笔记和分享的全过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喜欢阅读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