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行之一》今年过年去三亚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又到了年终。两个月前,孩子五叔回湖南就跟我们说,二哥、二姐早作打算,爸爸妈妈在广州,广州天气温暖,你们来过年哦?
我和孩子她爸回话,早着呢?现在工作都这么忙,不好确定去哪儿,还有今年女儿刚结婚,可能他们要回家。
为人豪爽,最爱热闹五叔悻悻然答复我们,哪个过年不跟父母兄弟过,还跟小孩子们过呢?五叔说的也没错,父母在,不远游。我们有健在的父母,我们也想陪父母过年。
父母那一代没有计划生育,洋洋洒洒生了五个儿子。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生活的经历最为丰富,这个时代的际遇都被我们碰上了,文化革命、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独生子女政策、商品房、国企下岗等等。老公家是大家庭,兄弟五个,我们就只有一根独苗苗。
我们既是自己父母的儿女,也是我们唯一的孩子的父母,到底是陪高堂还是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选择去哪一边呢?这也真是一个难题。
《三亚行之一》今年过年去三亚两周前,接到内蒙古亲家的盛情邀请,他们在三亚的新房已经交工。非常客气的邀请我们跟女儿女婿一起共度春节。我们思忖再三,这边是第一年新结婚的女儿女婿,新姑爷头一次在一起过春节。遂决定年后去给父母拜年,过年还是跟亲家和女儿他们汇合。
想起一个朋友说的话,我们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踌躇满志,自己感觉肩上挑起了一份重担,富有一份当家作主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主人,孩子和父母就是我们的家属。现在,孩子长大了,成家了,立业了,他们就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一样也如我们当年的那样年轻。
心里陡然生出一些别样的感觉,我们已经不再是中午的太阳,由主人的位置旁落到了家属的位置。
想起以前,她那么稚嫩,小姑娘还是牙牙学语的样子,一到我下班,伸着两个小胳膊扑到妈妈的怀抱。时光飞逝,一晃比我还高了一个头,我悄悄站在她身后注视着她的身影,希望她比我牛、比我能干。在北京探亲时,她往驾驶员位置一坐,回头看看我和她老爸,问我们:“你们俩老口,想到哪儿去看看?”
我和他爸爸,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视一笑,懂了。角色迅速转换,咱现在是家属,已经到了被人照顾的份了。然后,我们对着年轻和精力充沛的女儿说,我们想去人少的地方,看看山水,爬爬山,活动活动筋骨。
女儿发动车辆,一溜烟冲上地下停车场门口的坡道,汽车风驰电掣的开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我们俩个安静的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偶尔交换一下眼色。看着她娴熟的驾驶技术,飞快的打着方向盘。
《三亚行之一》今年过年去三亚爬完山,看完景。回家的路上,他们又带我们去吃饭。女儿说,带你俩去吃没有吃过的。来到一个河豚馆,应该是养殖的。
河豚好吃,鲜嫩无比,一鱼三吃。餐毕,女儿开心的问,好吃吗?可是,看到发票上的数字,我心疼钱。这时候,我们感觉孩子是大人,我们是羽翼下的小鸟儿。
默默的在心里慨叹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孩子们长大了。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休假来北京亦庄的女儿家,呆了10天左右,看着他们两个每天忙碌的身影和手里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我们告诉自己,孩子们是主人,我们是他们的家属。
2017年底了,春节即将来临,朋友和同事,大家见面相互寒暄一句,过年去哪儿?我们不假思索的回答就简单的两个字:随军。
中国人最重视亲情,春节就是一家老小团聚的日子。
《三亚行之一》今年过年去三亚一年的时间365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以前的三口之家,现在分别在三个地方,女儿家在北京、老公在株洲、我在衡阳,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亲情就靠微信和电话来联系。
去年,单位搞联合晚会,同事说找自己家里的合照去放映,我在相片库找了很久,女儿的照片很多、很美,我和她爸爸的相片也不少,但要找一张成年后的合照就很难了,积极和努力的一家人,为了工作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亲情散落在天各一方。
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她只是寄住在我们家,她长大了,翅膀硬了,必定是要飞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又不希望孩子远离。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情。北岛说:一个人的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没有几个做父母的,会让孩子放弃理想,围在自己的身边。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世界,希望他们心中有梦想,一直努力向前。愿他们眼中有光芒,活成自己应有的模样。
还有15天就放假了,想到可以跟孩子们相聚,在三亚海滩上的散步,看天涯海角,吃海鲜,心里蛮期待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没有死在沙滩上。值得庆幸的是,家属还熬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