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谈“幸福”

2019-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SNOIN4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以致愁苦烦闷郁郁寡欢,继而当幸福来临,为他人羡慕却不自知。

近来我时常问自己,“当下我所拥有和感知的,是谓幸福吗?”

父母健在且十分关心我,手足正在身边、为生活努力奋斗着,爱人待我真挚如初,有几个不错的玩伴,平日里有时间看几本闲书、品一壶好茶……

然,父母身体积劳成疾,手足为工作和生活所困扰,爱人时常不能感同身受,时常认为工作枯燥乏味,多数时间仍忧愁寂寥,难以用“幸福”形容。

芸芸众生,我是其间平凡的一个。同龄之中,境遇也大抵与我相同,他们感到幸福吗?

谈“幸福”

生而为人,在世百年间,“七大苦难”在所难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我们对幸福的定义,若是免于七大苦难,那便毫无意义,反而正入了“求不得”的痛苦之中。

便究其根本,“幸福”是何种感受?

有云“无信仰者,幸福不可得”,反言之,有信仰者更易得到幸福,何以言此?

所谓信仰,其作用在于为“不确定性”和“无能为力”产生一种安慰。

商业大咖甚至科学领域的专家,领域成就愈大,信仰愈之深厚,作如是观。

信仰是心灵的抚慰剂,而非幸福的必需品。

谈“幸福”

如何获取幸福?君不妨反观内心,近日幸福之事列举一二。

我感幸福之时,在上周与朋友们玩躲避球时的酣畅淋漓、放肆大笑;在前几日瑜伽过后身心尽得舒畅、头脑清晰;在今日晨间焚香品茗、沐浴阳光时的悠然惬意……

谈“幸福”

可见幸福的载体虽不相同,然均为你对某时某事感受。幸福的关键有二:主体的感受能力、做的事。

又发生相同的事,有人从中感到“幸福”,有人却祈求逃离此痛苦,可见主体的感受能力,取决了是否能获取幸福。

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即便第一感受是痛苦,但若承受者调整心态,赋予苦难意义,致力于事物中的美好,并愿付出“爱”,心灵便感受到平和,感受到外界反馈回来的“爱”。这便是获得“幸福”的秘密。

谈“幸福”

概言之,幸福是一种感受。当你做了以下一种或多种调整,便可感受到幸福:

打开五感,感知当下:喝茶时感受茶香、茶态、杯的温度、茶滋味……

你所经历的苦难,赋予其意义:既然在所难免,就让它在你身上留下美好的东西;

面对恐惧、勇敢去爱:爱你在意的人、讨厌的人、刚邂逅的人、不认识的人;最重要的,爱你自己。

愿你对世界充满爱,愿你能时刻感受到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