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之路(六)

2020-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涛声1949

我的教育之路(六)

到哪里读大学?到底读哪个大学,上什么专业?数学还是英语?其实在我心中,专业选择并没有悬念:就选英语。原因有两条: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我觉得英语比数学有趣有用多了。学了英语可以读很多英语原著,我太喜欢了。不是崇洋媚外,因为外国人的思路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写出来的东西非常有意思。读翻译过来的则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意外的收获是等到我退休后出国游,才发现英语实在太有用了!自由行不懂英语怎么行?原先真没想到呢!)而数学有点枯燥,而且在生活中用处不大(我知道我的看法是肤浅的,但还是这么认为。);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我其实很担心,我的学生中有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做数学题很可能比我厉害得多,会让我很没有面子(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大思维迟钝,我将越来越没有优势。万一碰到捣蛋鬼弄些难题来考验我,不是要大出洋相吗?)。但是我相信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远远追不上我的,我的优势不可动摇,完全不必担心。(瞧,我是个小心眼的人吧?但反正已经退休,也不怕丢脸,现在这个秘密终于可以公开了。)我也的确没有被学生难倒过。不过,也许被难倒并不是一件坏事,有那么好的学生我还不高兴么?

1986年,安徽省教育学院招生,是脱产“专升本”英语专业,两年后可拿到本科文凭,这正是最适合我的选择。我没有上过大专,但可以凭借“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入学考试非常严格,一共要考五门:1。英语阅读(我得了高分);2。英语语法(我也得了高分);3。英语听力(因为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得分不高。);4。正治(得分低。我虽然很努力,但结果不佳,说明我没有正治头脑。);5。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等水平,过关)。

记得在复习时,我在英语专业方面完全没有花时间。而最花费时间的是必须啃下两本砖头般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当然最苦恼的是要背《正治》那些教条,让人烦得要死!进校后才得知,我根本没有复习的英语专业科目考试成绩最好;而拼命背了半天的正治,却得分最低,太气人了!当时安徽省教院一共从全省那么多中学里只招了20个英语教师进修,能够被录取实在是不容易的!脱产进修意味着两个优势: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我可以工资照拿(要养家糊口,必须如此。);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我不在单位上班,而是脱产到合肥去上学,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很有必要。更好的是:只读两年便可以拿本科文凭,正合我意,再好也没有了!

在20人的班上,我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不仅是唯一没有上过大专的人,而且年龄最大。(我已经37岁了,而最小的同学大概不过20刚出头!)为了给我一点面子,系里就让我当班长。同学们给我取绰号,叫我NO 1,就是老工头(上海解放前纱厂里的工头叫“拿摩温”,即英语Number One)。今天见面他们还是这么叫我,我也只好答应。即使他们可能忘记我的名字,但这个绰号他们是忘不了的吧。

两年的大学生活非常精彩。原打算去“混”一张文凭,也好在学校里面有个立身之地。可谁知我经历的却是“脱胎换骨”,彻底大变样。不仅是因为我的同学中聪明人太多,逼得我不得不拼命努力;还因为我前后遇到了九位美国人,先后成为我的英语老师。他们有的在美国就是大学教师,有的是大学毕业生,都是教会机构(ELIC)的成员,有真正伟大的奉献精神,自愿无偿到中国来教书。当然我的中国老师一样棒。一位是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的归国华侨,一口标准的“Queen’s English”,特别悦耳,让美国人也十分佩服;系副主任看英语书可以像看中文一样轻松,随便翻阅,而且思路特别敏捷水平高。有如此优秀强大的教师团队,对于我是最幸运的事情。

既然条件好就更要珍惜!我于是发奋读书,进步之大、之快,是上大学之前不可想象的。特别艰难的英语听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了起色。我的口语在不知不觉成为我的强项。那是因为我几乎每天晚上学习累了之后,到美国老师那里去吹牛、聊天,不到12点不回寝室睡觉。口语流利的窍门原来是靠吹牛吹出来的,一点不假。我的阅读能力原来就较好,因为我读书多。再加上我从美国老师那里借来了大量好书,涉及历史,心理,正治,宗教,经济等各个方面。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往往是三天就读一本,后来甚至读得眼睛都吃不消了,出现了重影。此时只好暂停,跑去和美国老师聊天。如此强化学习,效果很好,才使我到今天还可以比较熟练运用英语。(当然我退休后还是坚持阅读英语文章的。)

1988年,经过两年的勤奋努力,我终于在39岁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毕业证书。本来,这张证书应该在16年前(1972年)就拿到手的。虽说晚了16年,我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个船长,但还是值得庆贺!

到毕业时,我的同学有一大半考上了研究生,我却不在其中。倒不是我没能力,要考我也可以考上。而且我本来甚至可以去美国,我的美国老师主动提出推荐我去美国深造(我们关系特别好。)。可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孩子又小(马上要上小学),而且父母年纪老了,身体不好,可能随时需要我照顾。自己的责任太重,所以决定还是留下来为好。我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只是一个顾家的男人罢了。

后来,我也曾反复问过自己是否对这个决定感到后悔?我的回答是:真没什么可后悔的。仅仅一年后,1989年我父亲病重,我把他接到身边来,亲自照顾,才转危为安。我服侍他7年,1996年送走他之后才调回上海(女儿也回到上海就读)。紧接着又照顾病重的母亲1年,直到她过世。要是我只顾自己跑到美国去,怎么会有机会照顾他们呢?那会留下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我庆幸自己没有走错路!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我从1956年进小学,到1988年大学毕业,我的教育之路竟然走了32年之久!本来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个过程不过16年罢了,我却加了倍。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走了过来,所以我还是很幸运的!

2017年秋天,我和夫人再次到美国(我们2013年去旅游过一个月),特地去看望30年前教过我的4位美国老师。在美国领事馆签证处,当签证官问我为什么去美国这个老问题时,我就直截了当告诉他,我要去拜访30年前的老师。他简直惊掉了下巴!然后哈哈大笑。说,瞧,这个人要去看他30年前的老师呢!里面的人立刻都把目光投向我。是啊,我把中国尊师重教的精神和好传统带到美国去,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我和夫人都获得了十年签证。

多年后的师生重逢自然是万分激动和永生难忘的!我这个中国的老学生(68岁),不远万里(不虚,足足10000多公里啊!)去拜见美国的老师,忽然意识到原来他们都比我年轻!还在努力工作呢。我曾经专门写了文章介绍这次会面,如果想看请点击下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e6b1140102x14a.html)

我后来也常常问自己,要是当年下乡插队时,就预先知道19年后我竟然还能大学毕业,会怎么想?其实这个问题太荒唐,根本不成立。因为当时我目光短浅,太“死心眼”,打死也想不到会有这一天,甚至连做梦也梦不到呢!每想到这一点,我不禁从心底里感到满足,感到幸福,难道还有疑问吗?

我的教育之路,曲折离奇,难以想象。看看今天的孩子们,和我比起来,虽然压力也很大,也非常辛苦,但毕竟要幸福得多吧?不管怎么说,至少没有那么多折腾,那么多无谓的痛苦艰难绝望。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快乐的人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