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个思维
一,单点突破法
单点突破法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理论,常规是五个步骤: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
我们常把目标分解和单点突破弄混,目标分解就是把大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就是所谓的“多就是少”。
而单点突破就是我们不能同时解决多个目标的情况下,不如找准一个目标,集中全部精力把它做好做透,就是所谓的“少就是多”。
总而言之,单点突破法,包括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五大步骤,我们可以应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场景。
二,番茄工作法
这是一个能帮助我们提高效能的实用工具。其实就是每完成一个番茄时间,也就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连续完成4个番茄时间后休息15分钟。
番茄工作法背后的核心思维,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简单思维。简单不等于肤浅,而是学会简化。大道至简!那些能一语道破本质的人和能够轻松应付难题的人,以及那些工作效率比我们高的人,只是比我们更早学会了简单思维。
简单思维意味着我们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关注主要问题,学会摒弃和质疑现有的元素。
简单的行事方式应该是:简单、有效、实用、适宜。将事物分解为较小的单位,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时,这个整体的运作就最为高效。
其次,因为单位时间较短,而且我们在开始番茄钟之前就排除了干扰因素,减少了被打断的可能性。这大大提高了番茄工作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运用中,我们只需记住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我们必须足够认可简单的价值,有足够的动力和决心追求简单;
第二,简单即意味着取舍,我们需要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什么必须现在做,什么可以延迟做;
第三,简单的方式也是需要设计才能得到的,就像番茄钟的设计、苹果的home键设计等。
第二个思维逻辑:周期性思维。
我们需要事先对完成任务所需的番茄钟数量进行预估,并在事后对比实际所需的番茄时间。不断重复此行为,以减少误差,强化对时间的感知力。
培养使用番茄工作法的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个番茄钟的不断叠加。
我们了解了周期性思维后有什么用呢?
第一,以周期性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很多问题都趋于简单化,我们的压力也能减轻。
第二,周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巩固习惯。比如说我们在每个番茄钟里都用这个方法实践每一件事,我们就会养成很好的复盘习惯。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能用来提升自我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将单位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才能不落人后、拥有生命的尊严。
三,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以概念为内容,提出命题,通过推理,论证命题的能力。它是一个标准的流程,而非一种结果。
这种思维的流程,每个人都可以习得,只是每个人运用的能力和水平有高低。
如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第一,习惯发问法,也是标准的方法。也就是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通过各种输入渠道获取知识或事实,在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而自觉主动地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后,我们再获取解决问题相关的知识,重组认知,最终解决自己的疑问。
第二个,金字塔归纳法。
它的步骤是:提出论点,总结结论,给出论据(也就是理由),最后行动。
第三,分析和推理。
分析和推理要基于两样东西:经验和数据。经验是过去积累的常识和感悟,所以经验越丰富的人做出判断的速度越快,准确性越高;数据就是对事物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某种科学性的结论。
真正的逻辑思维体现了一个人具有“高阶竞争力”的潜力。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学会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
某种意义上,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看待你。
四,换位思考
我们要换位思考的原因在于,希望我们能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性的思维模式,培养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那么,真正的换位思考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三大步骤和一大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保持大脑和心智的开放,让自己尝试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经历。
也就是,我们要从心理上相信对方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去嘲笑他人。
只有当我们打开自己,包容地去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念,才能做到真正的心不盲、眼不盲,看穿事物的本质。
当我们从心理上愿意相信对方一切都事出有因,并准备好接纳他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会认真聆听,了解他的想法。
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关注点在哪儿?为什么这么关注?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换背景思考,就是从对方的视野、对方的观点、对方的身份地位去思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按照对方的思路和逻辑思考。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共情,这是换位思考的本质。
其实不管我们怎么换,肯定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对方。所以我们换位思考的目的是和沟通对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他们开心的是什么,担心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沟通和采取行动。
还有一个简单好记的辅助方法叫作6把椅子换位思考法则,能够提醒你避免掉入自我中心的陷阱。
这6把椅子分别代表了6个看待问题的视角。
第一,主观视角。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视角,我们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客观视角,就是第三人视角,其他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和他们的想法是否一样?他们的想法有哪些漏洞?尝试从其他人的回答中完善自己的思考。
第三,相关视角。我们要从当事人或相关人那里了解情况,以及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以便我们在换位思考中能真正触及对方的内在需求。
第四,发展视角。当我们在聆听对方叙述的过程中,需要情感的代入,但不能完全沉浸在故事和情绪中,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厘清事件的前因后果: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中间经历了什么?事情的走向是怎样的?
第五,积极视角。如果对方向我们求助如何解决一件事,而我们发现即便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想象:如果是自己所推崇的榜样或导师面对这个情况,他们会如何解决问题?积极视角这把椅子主要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
第六,结果导向视角。带着“问题已经解决”的心态去思考当下,脱离情绪困扰后看这个事件的发展,我们或许就能更客观平和地应对了。
五,逆向思维
换位思考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这种态度建立在你的开放包容和对沟通对象的信任之上。
这种能力是一种高感知力,能够感知到沟通对象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是从结果倒推现状,而我们正常思维是从现状发展到结果。前者的目的性更强,后者反而容易困在现状里、迷失了目的和方向。
有哪些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可以让我们逆向呢?归纳了三种,分别是方位、属性和因果。
第一种,方位。比如说上与下,前与后,进与退,你与我,等等。
第二种,我们可以逆向的对立面是属性。事物的属性是多个向度的,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不同角度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说生与死,好与坏,大与小,强与弱。
最后,逆向因果,意思就是把一件事的成因转化为它的结果,或者说是解决方法。
归根结底,逆向思维是一种力求结论成熟、眼光长远的思维技巧。当所有人都往同一个方向思考的时候,也是最有可能犯错的时候。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逆向思维,一方面避免自己随波逐流,另一方面领先于大众、感悟到趋势的变化,择机采取相反的行动。我们就会发现,棘手难题也往往会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