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读本书】《7-Eleven经营秘籍》
【基本介绍】
《7-Eleven经营秘籍》,作者【日】铃木敏文,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0月出版,7.9千字。
铃木敏文(1932-),世界级企业家,日本7-ELEVEN 创办人,被日本媒体称为继松下幸之助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他进入东京出版贩卖,7年后跳槽到伊藤洋华堂。1973年他成立了日本第一家正式的连锁便利店——7-ELEVEN,1991年日本 7-ELEVEN 收购了原母公司--美国南方公司的70%的股权,2001年建立7-ELEVEN 自有银行IY BANK,2005年日本7-11成立了7&I控股公司,全资收购了伊藤洋华堂和美国南方公司,IY BANK也正式更名为“Seven Bank”,7-ELEVEN 成了日本品牌,铃木敏文被誉为“特许经营之王”。2016年铃木敏文退休,结束了他长达60年的工作生涯、40年的零售生涯。其著作有《突破成长的烦恼》(2010年)、《零售的哲学》(2014年)、《7-Eleven经营秘籍》《2018年》。
《7-Eleven经营秘籍》详细介绍了铃木敏文创建和经营7-Eleven便利店的经验和策略。书中不仅分享了铃木敏文在零售业的管理智慧,还提示了7-Eleven成功的关键因素,如顾客心理的把握、销售策略的创新以及组织和人的管理。此书共有六章,分别是:
第一章 努力并顺其自然坚持下去
第二章 培养跳跃式思维,创造 从“无”到“有”
第三章 与其寻找做不到的理由,不如思考一下实现的方法
第四章 “工作的分母”不是商家,而是顾客
第五章 将顾客的需求作为判断标准,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
第六章 看穿事物的本质,顺利推进工作
【阅读感受】
1.
喜欢此书前言的标题,“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是的,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前方,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前方的路需要自己去探索。
作者说,对于未曾有人踏足的未来,需要具备想象的能力;我们要把未来作为思考的起点。
而我在阅读时的感受是:我们不仅要有以未来作为思考起点的智慧,要能在未来发生前推演出未来图景,想象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且要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勇气,不能将自己未来的道路铺设在过去已走过的道路延长线上,正所谓,“前途未卜,鸟儿却奋力往前飞”。
2.
作者工作生涯长达60年之久,在前言中他详细地说明了自己能持续工作60年的原因。不是坚持,也不是热爱,他所说原因很出人意料:
(1)重要的是具备创造从“无”到“有”的想象力。对于未曾有人踏足的未来,需要具备“想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代表的是从眼前未曾出现的状态之中想象出新事物的能力,即创造从“无”到“有”的想象力。
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将思维跳跃到未来。这种思维是将未来作为思考的起点,也可以将这种想法称为“跳跃的想象”。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时候,作者会向手下的员工提出“假设”,要求其尝试挑战假设。所谓的假设,正是在人们跳跃的想象之中产生的。
无论是在7-Eleven销售饭团和便当的尝试,还是对于流通行业来说创造性地设立Seven Bank的努力,抑或是以追求高品质为目标,并颠覆了销售商自有品牌(PB)产品常识的Seven Premium(柒优品)系列产品的研发,都体现了同样的思维方式。
(2)将“公司”和“工作”分开考虑。作者认为,公司与工作不同。正因为他舍弃了“紧随公司”这种思维,所以在推进项目发展过程中即便遇到了阻力,也会以未来作为起点,产生跳跃的想象。如果内心充满着紧随公司思维的想法,那么就不可能想象到新的事物。
他还说,如果在他的内心深处将公司和工作视为一体,按照公司经营的节奏处理工作的话,想必公司的经营就变得程式化,他也不能如此长时间地稳坐公司负责人的位置。
(3)以客户作为判断标准,这个标准未曾有过动摇。作者说工作中需要他做出判断的时候,他删除了“差不多”“大概”这种带有妥协性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是”和“否”,或者“好”与“坏”这种态度明确的标准。因为购买产品的顾客的判断标准只有“买”和“不买”。
最后,作者做了归纳。“无论是以未来为起点,基于跳跃的想象建立假设,从而创造出崭新事物的想象力,还是毫不犹豫做出判断时所需的判断标准的获取方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不依赖任何外部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作者倡导顺其自然向前推进的生存哲学。他说,“如果世上既存在严格按照计划向前推进的生存之道,也存在认真且努力顺其自然向前推进的生存之道的话,那么我明显属于后者。”
虽然他说是顺其自然,但我理解他的落脚点还是向前推进。因为他说,“对于偶遇之事,我也不会回避,而是认真对待,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点点构筑了我自己的人生。......初看上去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但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之中,这些偶遇之事是否最终层层叠加起来了。......不同于没有任何的积累,只是一种敷衍了事且毫无责任感的顺其自然,如果能够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逐渐积累起来,最后也可以到达某处。我的人生就是这种情景的不断再现。”
这也让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条,“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无论是走,是停;也无论走的是直线,还是弯路,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4.
阅读此书,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作者对顾客的态度。
作者说,不是“为了顾客”,而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为了顾客”,可以表述为“我/我们为了让顾客满意”。这句话的主语,是“我 /我们”。而作者提醒,人对于涉及自己的事情,往往是控制欲很强的,也很容易固守在自己的边界内,很难退一步思考。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别人不会感到舒服。
真正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会是什么样的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传统的观点倾向于认为饮料、茶水等软饮料冷藏后销售是为顾客着想的一种体现,对男性顾客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女性顾客如果喝了冷饮身体就会发冷,或者将没有喝光的冷饮的瓶子放到挎包里的时候,瓶子的外表就会形成一层水珠,弄湿挎包,这会引起女性顾客的不满。
之所以我对“不是为了顾客,而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这句话很有感触,是因为我看到,很多时候,“为了顾客”其实是商家的一种变相强加。虽然嘴上说着“为了顾客”,实际却站在商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甚至会指责顾客,“我们如此努力,但是顾客不理解”。这就是一种将努力强加给顾客的表现。“为了顾客,自己如此努力,但是依然卖不出去,原因是什么?”如果对此感到困惑,那么应当注意卖不出去的真正理由在于“为了顾客”这种思考方式本身。
从顾客的角度来说,并不会因为生产企业“用心做了”或者“尽了最大努力”就会购买其产品。所以作者说,“用心去做”和“做正确的事情”这两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完全不同,“我不是将公司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而是将顾客需求作为判断的标准”。
只有“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才能真正让顾客成为主角、成为中心,才能带来生产和服务的颠覆,最终形成他人难以取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