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幼稚化”的夫妻——成熟的婚姻,是“哄”出来的吗?
文/原创(引用部分已标注出处)图/来自网络
昨晚又复习了一遍公众号推文“救救那些‘被弱智化’的中国孩吧”。
https://mp.weixin.qq.com/s/1TQQ1ONjMkdYX2YXd7pXSQ
下面摘出该文的主要内容↓
有网友举报了动画片《菲梦少女》,认为价值观导向有问题,因为里面的女生把头发染成了五颜六色,穿得花里胡哨。结果湖南省广电还是做出了“已停播该动画,并对问题进行整改”的决定。
还有10岁孩子“模仿”灰太狼烤羊情节,将两个小伙伴绑在树上,烧成重伤。受害小孩将《喜羊羊》制作公司告上法庭,制作公司依照判决做出了相应赔偿。
这些家长的思路,并不是自己没教过,没管好,而是因为动画片黑暗恐怖、血腥暴力、淫秽色情、讽刺现实......
动画片渐渐死去的全程,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 原本动画片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创建一个“造梦”的世界。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会因为看动画片而变成三观不正的“坏小孩”,因为我的父母,老师和我所接受的教育告诉了我,什么是正确的三观,什么才是对的。
看着看着,不知为何,我突然联想到了网络上的一门课程(具体哪个平台就不说了)。这门课从女性视角出发,其中核心概念叫做“家庭CEO”,提倡女性要善于经营管理家庭。
其中一节课的内容,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很别扭。
【假设的场景】——
丈夫回家后,看到妻子穿得很随便(类似睡衣,普通休闲服等,但不属于不得体的),就皱着眉头说:“你在家怎么穿成这个样子?”
妻子被这样问当然很生气,就别扭地回了一句:“我平时上班化妆什么的够累了,在家还要怎么穿?”
丈夫一听妻子这么不在乎,表情更加嫌弃,两个人不欢而散。
老师接下来说了一堆关于丈夫对于妻子婚后为什么逐渐不感兴趣了的心理学、两性学等各方面原理,提出了解决方案。
【假想的解决之后的场景】
丈夫一进门,就看到精心打扮的妻子.....
WHAT??!!这叫解决了吗?!这叫问题压根就没有产生啊!
实际妻子们想看到的,就是如何解决“我在家如果穿着随便,但是能使双方接受”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让我着装精致优雅,那这个问题不就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了吗?!
这就有点像你走进了整形医院,问医生“我觉得我长得不好看,想整形”,医生直接告诉你说“要不换头吧”,是同一个道理。
这又让我联想起了课程中提到的另外一个案例:
丈夫不愿意搞卫生,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妻子怎么说都不愿意帮忙。
老师提出方案:与其直接提出要求,还不如让丈夫享受其中,两个人像玩一样互相打情骂俏地就把活干完了。
这个在生活实际根本不适用,因为丈夫玩的游戏比和你所谓“打情骂俏地把活干了”的游戏有趣多了。
那这和上文提到的“被弱智化”的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方案背后隐藏的逻辑,就是隐含了丈夫“被幼稚化”的思路。现实生活中也可能是妻子被幼稚化了,所以这里公平点来说,双方都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没有觉得这与被诟病的那档综艺节目《你怎么这么好看》有点像?
节目第二期,妻子被丈夫报名参加了这个节目。丈夫要求妻子不要蓬头垢面,希望她更精致一些,不要只是围绕着孩子,应该多点时间改善夫妻关系。
这在我看来典型的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妻子只能很心酸地说了一句“道理我明白,但我做不到。”
有哪个傻女人不希望自己性感、美丽、楚楚动人呢?不一定是为了丈夫,也为了自己的自信与自足吧!但是有些时候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呢?
丈夫在视频自己说出:“没有给你过上一个轻松的生活,总觉得我在结婚的时候和你说的那些誓言,都因为某种原因,都没有完成。”
两者综合一看,多少就知道问题在哪里。所以这个节目诟病的,恰恰不是妻子去要改变,而是问题在这个丈夫身上。
妻子这句心酸话道出了很多心理学家无法解决的一个事实:
第一,困住夫妻关系的并非是道理,而是长期累积的情绪。
第二,当夫妻其中一方出现“幼稚化”的现象,那么就等于秀才遇上兵,穿鞋的干不过赤脚的,再多方法、理论、改变,都是无用的。
【理清点1】
心理学家、情感专家、两性学者总会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要求对方改变。
这个道理没啥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在于,没有把前提说明白。
难道所有事情,夫妻之间都不能适当地提出要求吗?可能“提出要求”“做出改变”这样的字眼会显得有些强势,在道德上就不占据有理论优势,但是摆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为什么很多人不自觉地总会采取这种专家们认为不合理的做法呢?
那是因为成年人都懂得,要承担某种角色,就自然相应地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这是“穿着鞋子的人”无需多说,也无需多提的一种自觉。“不穿鞋的人”做不到,就被迫“穿着鞋子的人”一再提出要求。而实际从一开始,“不穿鞋的人”就已经低于婚姻家庭生活成立的基准了。
丈夫没有理由要求妻子过得精致,美好,好好吃一顿饭,那是因为妻子在尽力地执行自己的义务,加重妻子负担的原因主要是丈夫角色的缺失;而妻子可以对丈夫提出要求,“请你多帮帮我,让我不要那么累”,那是因为共同抚育孩子成长本是丈夫应尽的责任;这针对的不是性别,而是一种前提。
反之,如果是妻子的角色在家庭中缺失了,丈夫理应也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并不过分。
认为过分的,和那些被弱智化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难不成你需要被我好好哄着,才能去完成本就属于我们的责任吗?
但是现在很多的理论,却鼓吹“女人要懂得如何与丈夫沟通”“女人如何当好家庭CEO”“女人要会撒娇”;作为一个已婚女人,说实话,看到这些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怎么过得这么累”。
反过来,如果一个女人下个厨,带一下孩子,都需要被丈夫哄着,推着才去做;如果不提醒就能够让孩子饿三天,那这个丈夫会怎么想呢?
这里不是情人节的夫妻小情趣,不是增加生活乐趣的小浪漫,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柴米油盐之间还要求其中一方懂得如何利用一些心机技巧,去哄着另外一方做他们本该做的事情。
这样的提倡,真的没问题吗?
【理清点2】
专家们会告诉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先改变了,对方才会改变。”
这个道理也没啥问题(这里撇除一些极端情况如家暴、诈骗、婚外情等已经突破婚姻性质的行为,这些需要寻求法律保护,不在讨论范围内),但是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对方一直如此,那接下来怎么办?
不要以为这不可能,要不然上文的四胞胎妈妈是如何一直累过来的?前提不就是这个丈夫基本没变嘛!
这个就是婚姻的现实。不至于到离婚的严重程度,但如同一种慢性病,丢不开,舍不掉,只能在这种反复的拉扯中消磨双方的情感。
是的,真相就在于,我真的需要你改变。
生活中出现的那么多每天需要面对的——琐碎的家务活,耐心用心地带孩子,好好工作获得经济独立等,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我真的需要你改变。
如果你还是做不到,那不是我提出要你改变的要求过分了,而是你本身过分了。
生活中不只有单一问题,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重叠累积——经济负担、孩子教育、父母赡养、交际维护等等;如果单一问题下,我们当然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去消化对方的懒散、不负责任、暴躁、邋遢;但是当所有问题涌来的时候,有谁能有资格告诉其中一方,请你放开胸怀,接纳另外一方的一切,不能要求她/他改变。
我们不就是为了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面临风雨飘摇才在一起的吗?
现在,怎么只丢下我一个,还要我不允许你改变任何一点呢?
被弱智化的孩子,或者被幼稚化的夫妻,都是现当代家庭的一种悲哀。讨论这些问题的前提,实际都已经脱离了正常轨道的底线。
并非说婚姻不能积极乐观,相互鼓励与督促。我一直非常认可婚姻关系中提出的观点: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多鼓励,少抱怨。
但这都需要一个前提。
一个孩子犯了错,父母或老师就应该严肃批评,指导如何改正。批评可以是柔和的,坚定的,和善的,不代表就一定怒目圆睁,赤急白脸;但是“批评”这个态度的本质是一定的。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被套入“鼓励表扬”,也不是所有绝对正能量的态度才能被直接提倡。
夫妻双方有做不到位(这里再次强调,不属于“锦上添花”的部分,而是基本责任)的地方,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理想期待的目标,提出对对方的要求;只不过双方要求可能不同,可以再磨合,再协商;但是“提出要求”这个行为的本质,是婚姻关系中不可避免会有的。
外在世界的纷繁复杂已经足够,也希望任何一方回归到婚姻时,能敢说,敢做,敢承担。真正成熟的婚姻,并非“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