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有妪烧纸,嘘……是在送鬼……

2017-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须弥小生

谈到“鬼”,很多人又好奇又害怕,也有人嗤之以鼻,当做怪力乱神的迷信之谈。今天我要说的“送鬼”,只是一个习俗而已,喜欢的人可以带半包瓜子,不喜欢的人大可一笑了之。

素来都知中国其实是个道教民族,佛教大致是从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对,就是那个阴丽华的儿子)。所以很多地方,庙多于寺,江南也不例外。虽然我们通常说寺庙寺庙,但其实庙和寺不是同一回事。什么什么庙、什么什么殿、什么什么阁基本都是道家的场所。譬如红庙、上真殿、玉皇阁等等,里面供奉的“老爷”有三清、玉皇、关羽等道家仙圣。我就知道你要跟我讲观音菩萨,你只晓得西方三圣之一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曾晓得慈航真人?(就是你们姑父那佛道双修的课业先生)所以,无需我再赘述。

所以,吾乡在一些传统习俗上,还是依照道家方式居多。譬如,新宅开工需拜个四角,入驻之前要请上一班道士,来将家宅六神(门神、灶神、厕神、床神、井神)收(敬)上一收(敬),取意家宅平安。家中生人过世,总需要吹吹打打做上几场道场,方显得尊重死者。再世为人,不免做些错事,杀些生,惹些冤孽债。死后下到地府,在十殿阎罗面前,能有道法护上一护,来世投个好胎。不去说迷信否,千百年来传承如此,算是家中小辈对过世长辈的一种寄愿,也能理解。

要说佛道两家的区别,简单来说,佛家更像精神领袖,追求脱离红尘渡化众生,最终去往极乐世界。道家便如战士,虽终极目标也是羽化升仙,但听闻更多的乃是降妖除魔。一方春风化雨好言劝说,一方捏决念咒以暴制暴。

道家和佛家在修行及传承上也多有不同。和尚师父们总归是在寺院中的,即便有苦行僧、游僧等,也总是从某个寺院出来,皈依在某个师父门下的,最终去所也总归是寺院。不曾听说,哪家的居士曾跟着某位大和尚习得几卷经书,而后自己收徒传承的,那绝不合礼法也不合规矩。而道家不同,虽有道观可依止,但也有很多民间高人习了道法,收徒传承的,且不在少数。

因我曾祖父生前有位知交,便是位民间道长,所以祖父在我儿时,将一些奇闻异事当做故事讲与我听。送“鬼”,便是其中一件。

据说,当时河北(农村喜欢把村里河北岸的地方,称之为河北)王家生了个小孙子煞是好玩。小娃娃的阿婆经常抱出去玩,人见人夸。有一次傍晚抱出去串门回来就不对了,哭闹了一晚上,接连几晚皆是如此。阿婆到底是过来人,晓得大约是遇到“东西”了,送一送就好了。连夜折了元宝一斤,点一支清香,在孩子头上绕上一绕,口中还需念叨,大约是:“我们囡囡不懂事,年纪小不经吓,你看着喜欢,也勿要来逗他,我现在与你一些钱财,你跟我去,拿了便走。随后便找一处无人隐蔽之地,将元宝和香一同烧了,还需放一些狠话来将“它”吓一吓,譬如:你拿了便走,若是再来纠缠,勿要怪我不客气,找了道人将你收去。”这叫先礼后兵,讲的也是个章法。

也有听说,有人家是出门之后,屋里的人要将一碗水泼出去,讲的是覆水难收之意。元宝烧完之后便走,不可回头,也不可马上回家,最好是能在外面兜上一圈,或者回家之前,在门口烧上一小堆稻草,然后跨火进门。大致是能将不良信息阻挡在门外。

这一点倒是个传统,吾乡去世的人都会送去火葬场,一众亲友会去送行,火葬场这种地方大家都认为晦气,所以回来之后,会在门口搭上一两个稻草堆,三足而立。送行的人跨过之后方可进门,随后还需吃些糖水,有的地方还会做一些面食,叫“死人脚趾头”,这名字虽有些煞风景,味道倒还不错。

也有听祖父说,有的送“鬼”需在晚上12点去到十字路口进行,除了元宝外,还需拿个碗放一点饭,大同小异。半夜去,多半是怕遇上其他过路人,怕其将晦气带回去。我少年时,偶在路边能看见一个空碗,好奇之下便要拿来耍一耍。祖父会呵斥我,叫我莫动。现在想来,多半是人家送“鬼”留下的,祖父怕我沾到晦气。

老一辈的人大约都晓得一些民间方术,只不过不在台面上说罢了。送“鬼”之事,古亦有之,欧阳玄在《睽车志·冤鬼》中写道:“有巫送鬼,自持咒前行,令一童担羹饭。既行,童觉担渐重,至不能任。巫曰:‘此寃鬼,难送也。'"

虽不知此法可行否,但大千世界,存一颗敬畏之心是好的。有一些传统,也是讲究一个心安。我想,如当日的小娃在送“鬼”之后依旧哭闹,多半也是要送去医院瞧一瞧的。奇闻归奇闻,不可偏信。需知现代科学能够解决的事,何必去劳烦那些瞧不见说不清的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