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读书让生活美好散文

【读书之道】读书求质还是求量?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283人  阿莱的Fire人生
Lifecrafter 摄

现在互联网上不乏以每年能读多少本书来标榜自己的人,什么一年几百本,一周好几本等等。看到这些数字很多人都惊讶不已,往往发出“哇塞,他一年读那么多书,太牛了!我要好好向他学习!”这样的感慨。

我给这样的现象取了个名字,叫“获得性读书欠扁行为综合征”;并不是批评读书多的人,而是批评这一盲目崇拜的行为。

其实书只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就算一天读100本,我们永远也读不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书。但是,对于经典的书,一年哪怕只研读一本,做到学和习,那也比囫囵吞枣地读多本要来得强。

我以为,在有阅读量之前,必须先搞定阅读的质的问题。也就是有了一定的质的基础,做到每读一本书都能完成一整套学习的动作,然后再加量,才会有效果。再简单点说,就是要先有深度再有广度,最后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具体来讲,广度与深度对应以下两种阅读方法。

一是探索可能性阅读法。这种方法解决的是广度的问题。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涉猎广泛,但也要保持一颗时刻观察的心,去捕获各种启发点,宗旨是能够与自己产生连接,并立即行动,改善自己当前,让自己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一点点的进步就是这样得来的。

图片源于网络 二是主题阅读法。这种方法解决的是深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海量地、毫无目的地去阅读书籍,接触各种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去等着哪一天可能会用上。但事实上,这种方法的产出并不理想。

如果我们转换另一种思路,试着“从用开始”,也就是当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而需要什么解决办法时,我们就以此为点,展开主题性阅读学习;把同一主题的相关书籍拿来对照着同步阅读,思考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学习各种方法的搭建。

不仅如此,学后还要立即在现实中践行,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事半功倍。再深入一步,问问自己,这个能力已经习得,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换了新的场景,能不能顺利迁移到新的场景而致用呢?这就是场景迁移的问题,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绝佳办法是反思。

要知道,我们花100个小时掌握一个知识的应用的效力,远远大于我们花100个小时学100个用不到的道理。正所谓学以致用,往往学习的成功不在于我们知道什么,而在于我们改变了什么。

下一次,当我们拿起书开始阅读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从用开始,持续反思。


Lifecrafter 出品(点击关注)
专注终身成长。持续原创,将反思融入日常,和我一起,精进生活,探索财务与精神自由。

如果觉得不错,伸出您的手点个赞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