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意源于一切
创意之源:
寻找创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思索,他们分别是需求分析,思维颠覆,人性和科学推论,方案再生。
1、需要——需求分析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需求”、“痛点”、“痒点”。他之所以被人们翻来覆去的提及,重复。是因为他们的最终导向是盈利,只要有需要,必然会有人愿意为此花钱,这是一个合理又安全的思考模式。
那么需求是什么?需求来自于问题。我们周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辐射范围宽,有些产生影响深,有些小到不为人们所察觉。寒冬酷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难熬的,在炎热寒冷的天气里我们需要降温保暖,让身体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下,为此发明了空调,然而空调排出的废气造就了空气的污染,所以说问题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而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可见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遍地都是需求。不管是大家常说的“用户需求”还是想方设法想发现的“痛点痒点”,你只要关注一个点:“就问你的产品打算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冷静地评估一下方案是否可行有效即可。
2、叛逆——颠覆性思维
我们都习惯按照常规来思考解决问题,颠覆性思维就是打破这种常规思考的模式,用叛逆的思维方式思考一切。一个物品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应该是什么样子?
手机应该是用来打电话、发简信......
“不不不!我认为手机可以用来听音乐,看电视,记录生活.....我还要让手机变成便携式电脑”
桌子不应该用来睡觉,不应该杂乱无章,不应该.......
“不不不!我就要用桌子来睡觉,我就要杂乱无章不平整,我就要......”
这简直太疯狂了,不按常规办事,但是答案也确实不再单一,有了更多的答案范围,这种任性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们经常可以问问“如果(这个产品不这样)那么会怎么样?”
然后我们重新定义手机是打电话,发简信的功能,变成手机是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可以听歌,可以看电影可以办公。那么我们的袜子是不是必须两只一样?衣服是不是必须规则呢?——相信大家都应该有了答案。
3、人性——知己知彼
人性是一切的基础,不是悬而又悬的东西,也不是时髦的产物,实际上,真正产品的本质就在人性,你不是对着东西去卖,你是对着人去卖,所以这是本质的东西。
如果你真懂人性,每一点都可以启发你的产品,启发你思考。如果你认为自己懂人性,却赚不着钱,只能证明你还不懂人性。
比如,微信之父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中就分享了他的产品哲学,“把握人性”在其观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总结到,微信的“朋友圈”满足了人获得存在感、被认可、被赞赏的人性,而“附近的人”、“漂流瓶”功能,满足了人的好奇心。
大家都知道江小白突然就火了,其实让他火起来的并不是产品本身比其他的品牌好喝,而且他瓶身的语录。
“我把所有人都喝趴下,只为和你说句悄悄话。”
“走一些弯路,也好过原地踏步。”
这些文艺的文案,直接击中用户的情感痛点,让白酒成为疏解压力的档口。了解人性,并且找到能解决人性中那个一碰就中的点,你的产品肯定会成功的。所以说与人性相关的事物总是可以带给我们很大的共鸣,让人性参与到创意设计中,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是受欢迎的。
4、科学推论——推论未来
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些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推理给出的结论,其实也就是说科学试图为这个世界寻找一些规律。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那么这个只是我们的想象愿望,本身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推过一些推理,观察现在与过去,得到一些结论,用这些结论套用到未来,推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这种思维基于我们对现在一切事物的理解。理解的越本质,那么可参考的价值就越高。比如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手机做的越来越好,那么大家玩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使用手机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那么我们推测眼镜销量应该会越来越高。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个结论是相反的,不仅销量没增反而是递减的。原因在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近视眼的手术相对更简单,戴眼镜的人就没那么多了。科学的推论是基于一些法则的,通过对现状的观察并且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一种发展规律,预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这个推论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不确定性极大的未来,这个模式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很多人对创意一直有一个误解,认为创意是突然之间的“灵感”,突如其来的“点子”。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创意是我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事情,分析一种特定环境得出来的结论为基础,由某个需求点出发,经过不断的推理,联想得到新的方案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都把创意寄托在灵感上,他们抛弃掉观察,推理的基础。总是天马行空的去瞎想。这样的产品出来一定是经不起验证的。在发现问题并且想去解决问题为前提的基础下,去观察,去探究,去推理,去思考。把想象力创造力都嵌入到一个产品上,才会有机会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完成一个有创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