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餐饭
上初中时,有一回帮老师改卷子。语文试卷里有一篇似是乡愁乡味的阅读理解,内容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个孩子的答案是——“表达了苦瓜炒肉丝的思乡感情”,满办公室的人捧腹大笑。那时我只觉得那小孩一定是不开窍又死脑筋,老师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卷子填满,他就随手抄了一段,也不管这一句是如何的逻辑不通。
到如今我回想起来,反倒羡慕年少的光景,十来岁的孩子,读不懂乡愁,简直是人生之大幸。
同样的,那时我也读不懂《背影》,只觉得先生的《荷塘月色》实在好,句句金玉,字字珠玑,读起来蕴藉幽远。相比之下,《背影》可以算得上是一篇流水账了,读到父亲翻过铁路的栅栏去买橘子,还暗自腹诽了一下先生的父亲怎么这么不守交通规则,又觉得先生实在矫情,买个橘子而已至于一次又一次的哭吗?不过书上说这是表达父子感情的文章,到考试时我也能够举一反三的写上答案。
后来我离开家,远游云南。一去三四年,只在过年前后回家一趟。有一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飞机偏偏又晚点,到家已经是十点多了。在机场再三的给家人打电话,说不用等我回家吃饭了,家人都不肯,说团年饭就是要一家人一起吃才行啊。我坐在机场里,眼泪往下簌簌的落,头一回感受到近乡情怯。
还有一年,临走的时候妈妈帮我拎箱子下楼,爸爸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也不起身,挥挥手说:“走吧。”我想,真是个无情的人啊,我都要走了他也不来送我。走到楼下,我抬起头,发现爸爸就站在窗户的阴影里往下看,看见我抬头,往后退了一步。走出去很远,快要拐弯时,好像还看得到他花白的头发。
那时候我才真正懂了《背影》,懂了《目送》,懂了什么叫离别。
小时候我也不喜欢读《古诗十九首》,觉得不够高级,写诗跟说话似的。“行行重行行”一句,总让我想起一首歌“走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出乐府诗的好的呢?大概是有一年妈妈过生日,我给她打电话。我妈妈接电话,第一句照例是“吃了没?”听到这一句我突然就鼻子一酸,说:“没呢,今天是你生日,一会我去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她觉得好笑,说:“到底是我生日还是你生日啊!”
我说:“你生日啊,所以想满足你一个愿望嘛。但是我觉得你最大的愿望一定是希望我在外面好好的,所以我要去吃顿好的。”
她沉默了很久,说:“去吧,多吃点。”
那一刻,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读《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多有意境的一句,最后突然来个要好好吃饭,画风变得太快,从前我不懂。是到那一日我才明白,当你牵挂一个远在天涯的人,除了叮嘱他好好吃饭,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好说了。
今天突然翻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看着窗下来来往往的车辆如蚱蜢般小,又想到自己又离家许久了。自我生病,家人朋友就再三劝我回家。可是人与人啊,还是远着点好。乍见之欢容易,久处不厌很难。远着点,惦记的就只有好。
像我们这样远在异乡的人啊,思乡的方式,也不过是努力加餐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