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关注 | 新时代专业学位教育的扩张
写作初衷
在完成用Python汇集并生成每日教育动态后,每天都会跟进一些教育新闻,读多了就会发现在一段时间内主要都是在说几件事,并且读完对总会对某件事有一些想法,就想在自己的公众号开设一个专栏,名字暂定为“每周教育关注”。开设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将自己关注的相关新闻系统化,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记录成文字,达到练笔的效果。同时,也是保持我的公众号每周都能起码有一篇内容产出。先写几篇,看看能不能坚持下去,有没有人看……对了,如果想订阅《每日教育动态》,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下邮箱,感谢支持。
本周关注新闻:专业学位教育扩张
2020年9月30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并制定5年内的专业学位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具体措施,在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一文中阐述了专业学位扩张和专业教育优化的政策考虑。
与此同时,我国也将大幅增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意味着在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75万人,在校生人数将超过300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将突破500万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规模,到2025年研究生数量都会进一步扩张,硕士学位将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
早前,在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扩招100万的目标完成没?)。预计到2025年,面向职业、实践的专业学位教育将建立高职高专、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一整套完整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高职高专在校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均将超过本科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关新闻:专业学位教育的扩张举措
具体举措包括以下7个方面:
- 放宽高等教育入学门槛:农民工等群体报考高职可免文化考试;
-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新专业:新职业来了,职校人才培养有些跟不上;
- 加强适合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
-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部等九部门: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 加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建好新时代幸福职业院校;
- 保障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九部门:推动落实高职毕业生在落户、就业等方面与本科生同等待遇;
- 打造教育发展样板:“职教崛起”的湖南探索、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新闻评论
高等教育扩张对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8年我国专业研究生被提到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的地位,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陡然上升。再到2019、2020年我国进一步提高了高职(高专)、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历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转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1、高等教育越来越具有普惠性
从农民工等群体报考高职可免文化考试这条新闻中可以看出,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没有门槛了,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学霸”的专利,而是人人都能触手可及的权利,成为人民群众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地方。
2、高职与专业硕士或成为就业的主要起始学位
到2025年前后,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超过本科在校生人数,专业硕士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军,以上两种学位或成为我国学生就业的主要起始学位。在就业上,高职(高专)教育成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而专业硕士将成为我国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主要来源,上述两者或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3、高等教育分化也许会越来越严重
只要人类还没有“将芯片植入大脑就能获取知识”的技术,只要人还是纯粹碳基生物,那么社会发展就永远需要精英,社会中80%的知识还是由20%的人来提供。我国高等教育曾经承担着筛选和培养精英的功能,能够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步入社会的前10%。而在未来,“大学生”这个称号也不再是过去人们认知的“村里的骄傲”,考上名校将特别进入名校各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代替过去的“考上大学”成为筛选和培养精英的功能。
高校的扩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抚平社会的巨大鸿沟,但是却会加剧高等教育内部的巨大分化;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未来大部分人的必经之路,但是名校愈发如象牙塔,而职业院校则愈发接近真正的社会与生活。
(本文相关新闻时间段:2020年9月28日-2020年10月9日。相关数据来源于记忆,相关概念没有界定清楚,相关观点来源于拍脑袋写出,如有谬误,还望不吝指出,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