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成长足迹教育

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106人  安定区张虎

学习是什么?我觉得学习就是理解不懂的所有,就是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的学习那不叫学习。因为脱离联系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惰性知识,这种知识就像吞进肚子里的完好蚕豆一般,不仅人体得不到营养,反而还对人体消化系统具有损害作用。惰性知识学得越多,你不仅不会变得越聪明,反而会越笨。比如带兵打仗,知识若与实际不联系,一切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必败无疑,因为敌人的将军也读过兵书,一看你的排兵布阵就知道你要干什么。另外,兵书上学的知识都是古人的研究成果,你不知变通的套用到现在,岂不笑掉大牙。所以,学习必须要有联系性,既联系已学的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学到的知识方才有用。

新知识与学会的知识之间如何建立联系性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上下文说出加点词的意思。如果学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词语的意思,也就是用旧知识解释不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就说明学生没有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以后在写作的过程就不会用到这个词语,学生根本就不懂这个词语的意思,你让他怎么用?只有学生能够把学会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那才叫学会了。学习所有的新知识,其实都像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一样,只有会用已学的旧知识解释刚学的新知识,学生就把新知识学懂了。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任何没有联系的学习,那叫囫囵吞枣,是没有意义的。幸亏我们的孩子有部分天生特别有好奇心,头脑里总会产生一些问题,当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问题,所以让学生思考其实也是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一个过程,只可惜我们留给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了。

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背和记,而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实际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个联系学生如果能建立起来,就说明学生学会了。

然而,有部分学生学习时总不喜欢思考,总喜欢背和记,他们对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总是视而不见,都会不加思考的让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头脑里共存,这样的学习确实让教师无奈。比如,生物学中的鳄鱼不是鱼,海马不是马等新知识,鱼不是鱼,马不是马,这就是新知识与与旧知识的冲突,但是,遇到这些新知识,部分学生总是死记硬背,根本就没有好奇心,根本就不问为什么,如果教师不引导,这种冲突将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永存下去。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很多,而教师只有一个,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学会了没有,在学生的心目中哪些知识发生了冲突。况且,有些学生还对有些冲突视而不见,在教师的心目中,有些问题很简单,或者根本就想不到的问题,学生却没有学会。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不会。久而久之,简单的问题越积越多,后进生就产生了。

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知识你就无法生产,无法创造财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立足。在工业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我们可以用体力劳动来换取财富,而在互联网时代,体力劳动几乎都被机器人所替代,靠体力劳动生活的时代将会结束,没有知识将无法维持生计。在工业时代,只有哪些善于动脑的学生才能学到知识,而那些不善于动脑的学生在未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的身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面对严峻的未来,我们教师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不调队呢?这可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最难的课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过程很复杂。就是让那些不善动脑的学生去动脑,他们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上立足。那么具体该怎么做,确实是个难题,需要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显然,工业时代的教学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其实,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好多教育家已经想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只不过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就是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习发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这样课堂模式就可以避免有学生学到一些无用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时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

李磊,丰台五小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她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完全课堂模式的转型。他们是如何建构新型课堂模式的呢?下面我就把她们的建构模式呈现给大家。

一、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倾听
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在于相互倾听的关系促进建构对话性的沟通,从而搭建协同学习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倾听很重要,目光注视带来的自主思考进而促进梳理提升。同时,教师的倾听也很重要。教师的倾听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
二、建构对话性的沟通--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是课堂里学生“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的学习过程,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概念。不同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一致性,协同学习追求的是学生的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建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改变
在建构学习共同体上,我们做出了空间上、时间上、问题上、过程上和教师角色等的改变。
空间上:采用U字形座位;时间上:80%的自学时间+20%的协同学习时间
问题上:聚焦核心(开放性、实用性、挑战性),一是从学生中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或者分歧点;二是从教师中来,充分考虑学情,选出能体现学科本质特点并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过程上:化繁为简,一张学习单,一个指向性大问题,多个协同学习过程(不断重复倾听、串联/返回)。
教师从主导者变成观察员,在观察内容、研讨规则、研讨核心、教研方式、教学实践等方面做出积极改变。
我们共同体其实是自主课堂更加深入的研究,是为了每个孩子公平的学习权,是让学生不孤单不害怕课堂,也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能会思考会学习,最终通过学习的过程完善自我,学会包容与尊重,学会互助与欣赏、感恩!

他们的模式简单易操作,关键是让学生和教师做出改变是难题,只要形成学习共同体,接下来就简单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